关键词:
新冠疫情
课堂教学语言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
印度汉语教学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学活动被迫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多是基于传统面对面教学演化而来,很难适应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汉语教师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线上教学,直接影响线上对外汉语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师生在教学交流中所选用的媒介语言,尤其在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传统非语言信息的缺少,课堂教学语言的选用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语言的选取却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通过调查疫情期间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对线上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选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汉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也是了解汉语所蕴含深层文化的过程,中、印两国复杂的政治文化因素,使得印度汉语教学的本土化发展缓慢,而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印度汉语教学的本土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探索适宜印度文化的线上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印度汉语教学本土化至关重要。研究一采用访谈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调查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分析课堂教学语言对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部分受访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主要使用英语或汉语,只有较少部分教师熟练并使用学生母语(除英语外),受访教师报告选取课堂教学语言多是依据自身经历、对学生母语或英语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且在面向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或讲授较复杂抽象的表达时通常使用英语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语言。尽管受访教师报告能尽可能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但缺乏对线上、线下教学差异的思考,以及教学语言对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影响,面对多个国家学生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在保证教学顺畅的前提下往往会依据自身线下教学经验侧重于某一主要课堂语言。这说明,在进行课堂教学语言的选取时,教师往往依据自身经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选用学生母语或第三国通用语作为主要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二采用教学实践法,依据课堂教学语言中汉语的使用比例将学习者分为实验组(非必要不说英语)和对照组(英汉等比例),考察课堂教学语言中汉语使用比例的提高对印度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中初级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组学习者在阅读成绩上前测结果存在差异显著,而后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在语音成绩上前测结果无显著差异,而后测结果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语言中汉语使用比例,可有效促进初级汉语学习者的阅读水平和语音水平。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也为在后疫情时代印度开展初级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时提出指导建议,教师可根据自身需求适当提高课堂教学语言中汉语的使用比例,以提升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