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复杂理论
对外汉语教师学习
知识筑基
学习路径
学习效果
摘要:
二语教师学习对教师职业发展、语言课堂生态和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力。尽管过去几十年来相关研究大量涌现,但对内嵌于日常实践的语言教师学习所涉及的知识建构、学习路径和复杂效果缺乏综合考察,针对汉语作为二语的教师学习更是挖掘不足。此外,以复杂理论视角探究教师内在系统改变与外部系统互动的交叉作用,及结合课堂观察、刺激性回忆和课程资料考察等多元质性手段收集素材的纵向研究均尚匮乏。本研究拟系统而动态地探究复杂理论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情境中的教师学习。基于多种研究素材,采用质性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素材收集时间逾三年,其中半结构式口述史访谈为主要来源,课前/课后对教师、学生和同事的半结构式访谈、课堂观察、刺激性回忆、课程资料及田野笔记等素材佐证和补充信息。运用扎根理论和不断比较法,借助NVivo 11软件对研究素材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文化情境的调节下,对外汉语教师学习在知识建构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多维性和不均衡性,其学习路径多样,具有系统内自组织和系统间互适应性,在情感态势及身份认同方面呈现学习系统效果的涌现性。知识建构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学习最多的是教学内容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和有关学生的知识,三位教师分别呈现出为解放倾向、真实导向和聚焦群组等显著特点。学习路径方面,微观系统内人际互动引发的向学生学习、自我反思和向同事学习是教师学习的关键路径,反映了自组织及互适应力对环境中的问题/信息的回应;三位教师的学习路径总特点分别为反思强化、研究驱动和社群强化。学习效果方面,研究发现这些教师的同情、快乐和自豪等积极情感比重较大,反映了教师投入教学和专业学习的益处;其教师身份发展杂糅了多个维度,其中技能维度居首,其次是沟通维度,道德和知识维度的身份认同效果似乎较弱,整体上表现出德性筑基、文化调节和研究导向等特点。进一步跨案例分析表明,三位教师之间的学习情况具有错综复杂的关联和差异,体现了复杂系统混沌特质的积极面,展现了学习系统的框架作用、复杂系统的初始阶段依赖性和反思力的强驱动力,反映了复杂理论视角下各种环境层层套叠、彼此交叉和相互作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性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情境下的教师学习系统模型。该模型凸显了在层层嵌套的时间系统、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微观系统和内在系统等多层级系统中,对外汉语教师内在的系统能动性,并强调多个系统维度之间相互作用的互适应机制。鉴于上述发现和讨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情境下开展学习,宜树立全面动态的知识建构观,开放自我系统,从多元人际、事物和机会中学习,增强情感韧性,发展多维身份。另外,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方及相关其他教师发展的助力者宜构建诸如导师制、协作组、社交媒体群等教师支持平台,提供诸如文化间性、情感管理等重要问题的有效培训或指南,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师在合作共同体中的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