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估测类语气副词
产出导向法
语言习得
摘要:
语气副词作为语言中表达语气、情感、态度的一类副词,在日常交际中用来“传情达意”是必不可少的。“估测”类副词是语气副词中的一个小分支,是对事件的结果或发展、命题真实性的揣度性推测,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并且不同估测类语气副词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互相替换,留学生在使用“估测”类语气副词时极易出现偏误。例如,“可能”“也许”“大概”和“恐怕”都传递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的看法或态度,这些副词的语义关系抽象、多样且复杂,留学生较难习得,而相关的理论成果又不易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去有效地指导教学,因此,“估测”类语气副词的教学效果甚微。 “产出导向法”是我国外语界学者们针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将输出作为激发二语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再加以输入促成和师生合作评价,达到提升学习者语言学习能力的目的。而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一样,都属二语教学范畴,学界目前已经注意到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问题,针对其总体有效性、具体教学设计、教后教学评价等问题已有一些研究。 基于此,本文在对“估测”类语气副词“也许”“可能”进行本体描写的基础上,具体考察留学生习得这两个语气副词的偏误情况,尝试依据留学生相关习得偏误的分析,对“也许”“可能”的教学进行POA化设计,探寻“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语气副词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期优化留学生习得汉语“估测”类语气副词的效果,并为“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推广的可能性提供个案参考,以便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助益。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前人有关“估测”类语气副词和“产出导向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所在。 第二部分是对“也许”“可能”进行本体考察。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对语气副词“可能”“也许”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辨析的视角总结了二者的异同之处,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提供教学重难点参考。 第三部分是对“也许”“可能”进行偏误分析。结合语料库对学生习得“也许”“可能”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偏误类型,并探究偏误成因,了解了在“也许”“可能”的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设计提供案例参考。 第四部分是对“也许”“可能”进行教学设计。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也许”“可能”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本体和偏误分析为依据,参考教学实践的调查数据,对它们进行教学设计,为相关教学实践的开始提供有益指导。 第五部分是结语。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阐述,指出本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未来“产出导向法”在“估测”类语气副词教学方面的应用实践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