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特殊动宾结构
中高级留学生
摘要:
“吃食堂”类特殊动宾结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类特殊结构,目前学界已对生成方式进行了许多探讨,许多学者认为其中的宾语和动词通常由意义相关的其他短语转喻而来。而留学生在没有充分接触此类结构之前,通常无法正确认知并运用这类结构,在交际理解中也易产生问题。本文针对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此类结构,采用语料库、教材、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研究,针对教材、教师、学生学习几个方面,试图提出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建议,以增加留学生对此类结构的认知,提高留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是相关的研究现状。首先将其分为“定名与分类”、“相关形成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几个部分,接着给出了我们的看法,同时给出了本文将使用的界定方案及解释。第三章是“吃食堂”类特殊动宾结构的分类与语料分析。首先为了更便利地分段教学与讲解教学,这里我们将分类作为本体研究的重点。然后通过对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对比分析留学生语料与汉语母语者语料的区别。最后通过对两本纲领性文件(《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与两套中高级相关教材(《桥梁》和《发展汉语高级综合》)的匹配度及重视程度进行对比,探讨大纲与教材中的优点与不足。第四章是习得方面的研究,包括对“吃食堂”特殊动宾结构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以及对学生和一线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留学生在习得“吃食堂”类特殊动宾结构时,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会随着汉语水平上升而不断进步,主要出现的偏误类型是误加和错序,且其偏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目的语规则泛化,并发现留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接触此类结构,且会采取回避的策略。第五章在以上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针对教材、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策略几个方面给出了比较实际的建议。第六章为结语,主要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内容,并指出了本文仍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