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祝颂言语行为
汉语和俄语教材
对比研究
教学建议
摘要:
祝颂言语行为是常用的言语交际行为之一,对人际交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语言教材作为传授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将汉语和俄语教材进行交叉对比,能够更容易地找出两种语言在实施祝颂言语行为时的异同,增强对俄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弥补教材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祝颂言语行为。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汉语和俄语教材中的祝颂言语行为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话语结构上,汉语和俄语教材中祝颂言语行为均存在三大核心要素——祝颂主体、祝颂对象和祝颂内容。在实施祝颂言语行为时,汉语和俄语一般都会出现祝颂内容,省略祝颂主体,但两种语言在祝颂对象的隐现上存在较大差异——汉语祝颂语中一般出现祝颂对象,俄语中通常省略。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汉语和俄语都有多种祝颂言语行为语言形式。在显性标志祝颂语中,不同的标志词,在汉语里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感态度,在俄语里表达的是不同语气;在隐性标志祝颂语中,汉语和俄语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祝颂,汉语用词汇和句法手段,俄语只用句法手段。同时,祝颂言语行为标志词的隐现、修饰语的选择均与交际情境相关。但实际上,在祝颂交际情境设定上,汉语功能大纲中并未出现书面祝颂,对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影响。俄罗斯学习者在实施汉语祝颂言语行为时产生的情境偏误,与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及教材的影响相关。通过对比中、俄教材,汉语教材的祝颂情境大体上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交际需求,但也存在常见交际场合学习相对滞后、出现频率低、习题缺乏必要的情境设置等问题。尤其是教材中的书信祝颂语,在严格意义上不符合汉语的书写要求,翻译无法与俄语对应,容易造成误解。祝颂-应答是一次完整的交际活动,因此对祝颂-应答言语行为进行整体分析是必要的。汉语和俄语共有五种相同的祝颂类型和七种相同的应答类型。除此以外,汉语还会使用“建议式”和“请求式”表达祝颂,用“承诺式”作为应答;而俄语特有的祝颂类型为“问候式”,并在教材中体现了非言语形式的应答。根据前文,汉语教材中出现了祝颂情境设置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交际需求、祝颂-应答言语行为类型占比失衡、祝颂非言语行为缺失等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祝颂-应答言语行为表达的练习、补充祝颂言语行为相关文化背景以及培养学习者的祝颂言语行为语用意识等方式,实现更好的对俄汉语祝颂言语行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