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负面评价构式
“有+V+O”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非常重要。外国留学生对一般“有”字句掌握较好,对特殊“有”字句“有+V+O”结构的掌握却存在一定的困难。构式“有+V+O”,书面语色彩较浓,说话人用该构式来表达负面评价,属于负面评价构式。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立足真实语料,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构式“有+V+O”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运用产出导向法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并交代了本文所用语料的来源。第二部分,句法分析。首先,对构式进行鉴定。接着,对构式中的构件“有”、“V”和“O”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对构式的句法功能和构式连用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语义分析。首先,分析了“V”的语义,把其分为“失去类”、“欠缺类”、“违背类”、“损害类”和“阻碍类”。接着,分析了“O”的语义类型。然后,讨论了该构式的构式义。最后,阐释了构式的负面评价意义的产生方式。第四部分,语用分析。首先,基于大量语料事实,分析了构式出现的语体。然后,对构式“有+V+O”语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构式具有语言经济、韵律和谐、负面评价、后果警示等价值。第五部分,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分析。首先,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学习者使用该构式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统计。接着,分析了学习者存在的三种偏误类型:错序、误加和遗漏。最后,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教学实践,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原因分析。第六部分,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首先,基于产出导向法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遵循“驱动-促成-评价-再驱动-再促成-再评价”的多循环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接着,对本次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最后,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负面评价构式“有+V+O”的教学提出建议。第七部分,结语。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