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X得多”“X得很”“X得不得了”
对比研究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中,程度补语是汉语习得者进入中高级阶段的难点。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程度补语的本体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难以将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现有的教材并没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程度补语结构进行解释和说明,通过调查发现,从中印尼语言对比的角度出发,对于以印尼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习得程度副词难度为5级(最高级),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习得程度补语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本文基于学生课堂提问的基础上,参考《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将“X得多”“X得很”“X得不得了”具有代表性、使用频率也最高的程度补语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以印尼为母语的习得群体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归纳出学生使用时所出现的偏误。接着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目标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掌握目标结构的使用规则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问题。第一章是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的相关语料的统计和分析,从语义、句法及语用层面对“X得多”“X得很”“X得不得了”的共性与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在语义方面,笔者对它们所表达的语义深浅进行了对比分析,即“X得多”多用于表达事物间比较产生的主观感受,“X得很”用于陈述程度高的主观感受,“X得不得了”则表达一种超出预期的程度,是三者中语义程度最深的。句法方面,笔者对能进入目标结构充当“X”的词类进行了考察,发现只有形容词、动词和少数名词能进入该结构,笔者按词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总结出三个结构的高频搭配,接着对三个结构在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进行了分析,主要考察了它们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带宾语时的情况,此外,笔者还讨论了当“X”是否定结构时的情况。最后笔者对三个结构的句式选择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能否用于比字句、被字句、把字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与此同时,笔者还考察了结构后加语气词和前加程度副词的情况。在语用方面,笔者主要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结构所表达的修辞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第二章是对学生使用“X得多”“X得很”“X得不得了”结构进行偏误分析,通过分析印尼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中介语料库相关语料,归纳出学习者在使用这三个结构时所出现的4种偏误类型,分析出学习者出现偏误的原因,即中印尼语之间的语际偏误原因、不清楚目的语结构的使用规则、教材与教学的原因。第三章则在本体研究和偏误类型分析的基础上,以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为教学对象,提出针对“X得多”“X得很”“X得不得了”的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采用三一教学法、情景化教学法,以情景为导向将语法教学融合到一系列连贯的言语交际任务中,在实施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了测试,进而完成教学反馈并对教师教学提出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多使用目标结构等建议,以期对教材编写和其他教师开展目标结构教学时有所帮助。最后,在结语部分概括了本文所完成的工作和创新之处,同时指出了本文的局限及待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