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李白
大伴家持
婚恋诗歌
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婚姻与恋爱是每个人基本的人生经历,诗歌内容来源于现实,反映现实生活,婚恋是常见的诗歌主题。在对外汉语古典诗歌教学领域,外国学习者容易对婚恋题材的古典诗歌产生兴趣。一方面,每个人都向往并憧憬着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他们感受或者幻想自己婚恋生活的同时也好奇别人的婚恋体验,因此反映婚恋内容的诗歌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知欲望;另一方面,婚恋题材靠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诗歌内容容易被学习者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也易被学习者感知。盛唐诗坛,写作婚恋诗的优秀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崔国辅、孟浩然等。其中,李白的婚恋诗数量最多,语言清新自然,内容通俗易懂,体现出盛唐时期婚恋文化的特征。与盛唐同时期的奈良诗坛,大伴旅人、柿本人麻吕、大伴家持等杰出诗人创造了细腻动人的恋歌,唯大伴家持婚恋诗歌数量最多,具日本典型的“物哀”文学审美特征,体现出奈良时期婚恋文化的特点。本论文从中国盛唐与日本奈良婚恋诗歌,主要从两国代表性诗人李白与大伴家持的婚恋诗歌入手,通过分析比较二人婚恋诗歌,得出产生于不同背景下的两种诗歌所反映的文化异同的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对日汉语教学中。这样的研究不仅能促进对日汉语教学,而且对于国际汉语教学也有借鉴意义。论文共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相关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旨在揭示李白与大伴家持婚恋诗歌对比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中日婚恋诗歌独特的创作特色。第二章对盛唐与奈良时期的文化背景及婚恋诗人进行整理与概括。第三章首先对为何选择李白与大伴家持的婚恋诗歌进行原因陈述;其次分析比较李白与大伴家持婚恋诗歌在内容上的相同与不同点,相同之处是二者有着共同的诗歌主题,在内容上都体现了解放人性的先进思想与感慨人生无常,不同之处在于思想感情倾向与感情基调存在差异;最后对李白和大伴家持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比较探究,二者在创作风格上都凄清哀婉,表现手法上都比喻生动,合理想象,巧用典故。然而,从语言特色上来看,李白诗语言绚丽多彩、注重雕琢,大伴家持诗语言以朴实直白为主;在婚恋意象的使用上,二者也大不相同;从情感表达方式上,大伴家持比李白更直率。第四章从婚恋制度、婚恋观念、婚俗文化三方面进行比较。在婚恋制度上,盛唐与奈良“同姓结婚”制度不同,“七出”、“三不去”婚姻规定相同;在婚恋观念上,盛唐与奈良“风雅”审美观、婚姻观不同,自然观相同;在婚俗文化上,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形态,体现在中日婚姻礼俗与婚姻形态上都有差异。第五章针对李白与大伴家持婚恋诗歌对比得出的结论,从对汉语教师提建议及诗歌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