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构式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
“构式-语块”教学法
摘要:
近十几年来,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语法教学中,一些汉语的重点语法句型,如:存现句、兼语句、把字句、被字句等,以构式理论为基础,采用“语块”教学,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情况,可以发现“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句式结构也是留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出错率较高的重点语法句型。因此,本文尝试运用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语法分析法和教学法——构式理论和“构式—语块”教学法,对“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句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尝试结合偏误语料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希望对今后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全文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在绪论的部分,首先阐述了前人对“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句式结构汉语本体研究的各类观点和看法,并对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接着,介绍了构式语法理论和“构式—语块”教学法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现状。最后笔者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原因和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第一章首先对“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句式结构进行了构式界定,从认知语言的视角下,分析了构式的常项和变项的构件特征,对于常项构件的分析,主要从“一边”和“又”的性质、结构特征、句法成分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变项构件的分析,从音节特征、结构特征、线性序列特征、语义关系这几个角度结合了CCL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了论述。接着,对“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构式的整体功能进行了介绍,“一边A一边B”构式在句子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又A又B”构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没有作主语的情况。最后在语用特征方面,介绍了“一边A一边B”和“又A又B”构式的整体特征,包括交际功能、语义重心、位置关系等方面。第二章主要是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偏误分析,“一边A一边B”构式出现偏误最多的类型是混用,其次是误加和遗漏,书写的错误最少出现。“又A又B”构式出现偏误最多的类型是混用,其次是误加,书写错误出现的最少。然后本文根据外国留学生在语料库中的偏误情况分析了偏误原因,通过偏误分析情况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该构式时,产生偏误主要的原因是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和母语的负迁移,归根结底是由于留学生并未完全掌握目的语知识,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混用不同的语法规则,过度使用母语以及媒介语,从而产生的偏误。第三章主要运用“构式—语块”教学法,结合留学生的偏误情况,设计了教学方案,尝试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法,组建框架和语块,进行整体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深化学生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容易的习得一门新的语言。在最后的部分,从语块教学法的教学原则、留学生的偏误情况、教学设计这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也说明了本文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