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能愿动词否定形式
[否定+情态]义语义地图
日韩汉语学习者
偏误分析
摘要:
汉语能愿动词表情态义,情态范畴在世界语言中具有普遍性。汉语能愿动词大多数是多义词,能愿动词否定形式和肯定形式不对称;情态范畴在各语言中的表达形式多样,概念划分角度也有差别,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与汉语能愿动词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能愿动词及其否定形式是汉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汉语能愿动词否定形式主要表达[否定+情态]义,[否定+情态]义本质上属于情态范畴。
语义地图模型是词汇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呈现汉语和其他语言在[否定+情态]义范畴内的语义节点和表达形式,直观地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汉语能愿动词否定形式内部成员间语义的区别和联系,二是汉语能愿动词否定形式与其他语言[否定+情态]义表达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汉语能愿动词和语义地图模型的研究概况和动态,发现目前系统地教学能愿动词否定形式的研究不够充分,语义地图用于汉语教学的研究也不多。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世界语言中情态和否定的结合方式、情态系统划分的标准,基于此分析出[否定+情态]义语义地图主要由“不能”的语义地图和“不会”的语义地图组合成。然后本章重点分析了“不能”“不会”的各义项和语法特征,并结合搜集到的14种汉语方言和4种外语中表达[否定+情态]义的语言形式,绘制出[否定+情态]义语义地图。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分析了日语和韩语中常见表[否定+情态]义形式的各义项,分别绘制出日语和韩语[否定+情态]义语义地图,并基于语义地图分别预测日本、韩国学生能愿动词否定形式的偏误,然后结合中介语语料库作偏误分析并检验偏误预测效果。我们发现,语义地图可以预测一部分偏误,而且语义地图预测偏误的效果因学习者母语不同而有差别。
第五章考察了《HSK标准教程》1-3册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能愿动词编排情况,发现此系列教辅书很重视能愿动词的复现,但是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1、能愿动词否定形式内部不同的词出现次数不平衡,同一个词不同义项出现次数不平衡;2、多义能愿动词义项划分可以进一步细化。我们还发现《HSK标准教程》设计的能愿动词教学顺序和语义地图反映出来的能愿动词习得顺序是相符的,而且语义地图划分出的义项相对细很多。
第六章以语义地图为基础,结合学生偏误分析,对能愿动词否定形式中3个高频错误类别提出教学建议和设计有代表性的教案。它们分别是:1、表内在能力义时“不能”和“不会”的教学;2、表“否定可能”时“不能”“不会”的教学;3、“不要”“不用”“不可以”的教学。本章还强调,教学时语义地图的语义链需转化为语境链。
结语部分回顾了本文的研究路径和结论,指出语义地图很适合汉语虚词的教学研究:语义地图不仅能够帮助进行偏误分析和词义辨析,还能串联多义词各义项,使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