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言传播
汉语国际传播
法国学校汉语教学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汉语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国际传播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法国学校汉语教学作为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法国是汉语教学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21世纪以来,汉语教学在法国的学科化进程加快,汉语已经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融入法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并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相比孔子学院及汉语培训机构等的汉语教学,法国学校的汉语教学已经成为法国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新世纪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对于海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论文以21世纪以来法国学校汉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库珀(Robert ***)的语言传播研究框架理论(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Spread)为指导对其进行分析。库珀在其主编的论文集《语言传播——社会变化和语言传播的研究》(Language Spread:Studies in Diffusion and Social Change,1982)中第一篇《语言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Spread)全面地论述了语言传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他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了语言传播的本质、原因、方式等问题,在语言传播与社会现象之间建立联系,并提出了基础性的语言传播分析框架,把语言传播的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归纳为: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怎么样(who,what,when,where,why,how)。以上六种要素专门针对语言传播现象,为语言传播研究提供了宏观指导。因此,本论文需要探讨上述六个要素的内容。本论文的中心论题是:在库珀的语言传播研究框架下,21世纪以来法国学校汉语教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法国学校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的关系,证明库珀的语言传播框架理论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应用库珀的语言传播框架理论分析法国学校汉语教学。第二章聚焦宏观侧面,分析21世纪以来法国学校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外动因,回答“何地”和“为什么”的问题。第三章聚焦微观侧面,即汉语教学实践本身,从教师(who)、教材(what)、教学法(how)三个角度对21世纪以来法国学校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回答“谁”“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法国学校汉语教学在众多因素驱动下快速发展。国家层面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的支持、社会层面媒体的关注和学术研究的推动、个人层面法国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等构成了其发展主要的内部因素;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及对法国汉语教学的支持是主要的外部因素。此外,新世纪以来中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也促进了法国汉语教学的发展。在多种因素驱动下,法国学校汉语教学实践日渐丰富,形成了日益专业化的汉语师资队伍,本土化的汉语教材以及多元化的汉语教学法,是汉语国际传播的典型范例,为我国制定对法汉语传播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