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课大赛
教学设计
教师因素
外国学生
摘要:
自2018年至今,由唐风汉语联合各大高校举办的“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吸引了众多汉硕研究生和汉语教师的积极参与,并评选出许多优秀作品。从第三届开始,大赛新增了留学生获奖类别,第三届和第四届共有50名外国学生获奖。本文对该大赛第三届和第四届的外国学生获奖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教学设计、教师因素、视频制作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外国学生获奖作品的特点和不足。
在教学设计方面,这些作品倾向于选择语言背景为自身母语的成年学生群体作为教学对象,最重视知识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各类课型和不同等级内容。不足之处在于部分作品未完整设定教学对象,教学目标不够全面,某些方面容易被忽视,教学内容等级与教学对象匹配度不足,影响学习效果,练习和总结环节容易被忽视。
在教师因素方面,大部分授课教师教姿教态较为自然,语速适中,易于学生理解,展示性提问大部分出现在语言类微课中,参考性提问大部分出现在文化类微课中。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教师教姿教态看起来不够自然、教师语速过慢、课堂用语难度较高。
在视频制作方面,使用频率最高的录制方式为摄像型,视频整体质量较高,大部分微课时长都在规定范围内,大部分获奖作品都配有字幕,且准确度较高。不足之处在于依然存在着画面质量、视频声音、缺少字幕、字幕准确度不够等问题。
此外,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微课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还选择了部分微课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访谈,同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根据访谈及分析结果,从培养本土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本土汉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在微课制作前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第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用适宜方法;第三,在录制时应注意教姿教态;第四,要加强语速意识,提高语音准确度;第五,重视提问的运用;第六,合理控制课堂用语难度;第七,提高视频质量,注意录制方式;第八,控制微课时长,适当增加多媒体使用频率;第九,字幕设计要兼顾多元需求,提升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