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构式—语块理论
存现句
教学设计
摘要:
作为汉语中独具特色的句式,存现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重难点之一。然而存现句的教学与习得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已有的存现句研究主要聚焦于句法的“主谓宾”结构和语义的“施动受”关系,难以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分析和语义背景解释。构式语法强调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为汉语特殊句式提供了更适配的分析方案,在语法研究和教学两方面都极具价值。本研究以构式—语块理论对存现句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其在教学和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教学策略。
首先通过界定存现句的范围和构式分类,进一步深化了对其理解,为学界提供了一个深入分析存现句的新视角。将存现句定义为一种用以表示在特定地点或时间,某事物以一定状态出现、存在或消失的句式。此外,根据动词与构式间的一致性原则,将存现句分为静态存现句和动态隐现句两种。并根据初级汉语学习者的适用范围将本文的研究范围确定为静态存现句的三个下位构式,包括“有”字句、“是”字句和静态状态句,旨在提供精准的教学策略。
然后采用构式—语块分析法对“有”字句、“是”字句和静态状态句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其结构特点和语义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有”字句以简洁的结构反映了人类对空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认知;“是”字句在传达存在的同时,含有断定意味,强调存在物的凸显性和主观性;静态状态句中描绘了存在物在特定处所的静态存在状态,凸显了其持续状态和与处所的关系。
接着基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有”字句、“是”字句和静态状态句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细致的偏误分析。分析发现学习者在习得存现句构式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构式的误代和杂糅;“有”字句存现方式语块的缺失;“是”字句存在处所语块的遗漏;存在方式和存在处所的内部成分缺失或误代。并且进一步挖掘出偏误的来源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不足,母语干扰,句法复杂性、语义理解障碍和认知负担过重等因素。
最后基于偏误分析结果,给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建议。并通过构式—语块教学法详细设计了“有”字句、“是”字句和静态状态句的教学方案。该方案着重于应用构式理论,将复杂的语言点简化,让学习者能够直观理解这些句型的结构、语义及用法。同时采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率。旨在提供教学和习得效率更高的存现句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