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歇后语
《西游记》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歇后语作为汉语熟语中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巧妙结合文化内涵,传递深刻的哲理或幽默的寓意。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到了汉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需要学习更多地道的语言表达形式来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部分歇后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汉语的语汇,丰富汉语的表达,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歇后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歇后语作为熟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由于巨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学习和体会歇后语是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者不仅要学习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和意义,而且要进一步探究歇后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给对外汉语背景下的歇后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加强对外汉语背景下的歇后语教学研究很有必要。
《西游记》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智慧,其中以孙悟空为代表的典型人物形象,不仅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的喜爱,更是广泛流传到国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关注。正因为《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及故事情节的丰富性,由此产生了许多和人物相关的歇后语,因此以《西游记》中性格鲜明的人物作为兴趣点,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与其相关的歇后语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歇后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本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歇后语大辞典》和北京大学语料库中与《西游记》中人物相关的歇后语进行收集整理,并从文化背景和人物性格两方面对整理出来的歇后语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西游记》中人物相关的一系列歇后语都具有概括性强、感情色彩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的角度丰富这三个共同特点,接着选取两个语料来源中共同出现的四句具有代表性的歇后语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融入前文《西游记》中人物相关的歇后语的特点分析,更好地介绍《西游记》中人物相关的歇后语,然后对对外汉语教师和外国留学生进行了关于歇后语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中关于歇后语教学和学习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在对外汉语背景下歇后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从而进一步探究适合对外汉语背景下歇后语的教学方法,同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文化渗透教学法两种主要的方法进行歇后语的教学,此外笔者结合调查中教师和学生的真实反馈和建议,从教材、教师和学习者三个维度出发,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歇后语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期望能对对外汉语背景下的歇后语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