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
饮食词汇
摘要:
饮食词汇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词汇,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在饮食词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也要帮助他们感知饮食词汇的转义或隐喻义,体会汉语言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等。
成年留学生在思维认知方面比较成熟,运用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进行饮食词汇的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尝试。本文主要是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系列教材为中心,运用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遵循饮食词汇教学的原则,凭借中级汉语水平成年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进行饮食词汇教学的探索。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部分展开详细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统计分析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系列教材中的饮食词汇的数量和特点等。首先是对“饮食词汇”进行了界定,以此为基础划定了研究对象来展开统计和分析,对相关的饮食词汇进行了语义分析;总结出这些词汇具有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关联性高、文化性突出和修辞特征丰富等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应用于饮食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含义、架构与特点,同时根据饮食词汇的特点,针对具有成熟思维的成年留学生,结合本人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分析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应用于饮食词汇教学的可行性。运用思维型课堂模式来构建认知体系,将文化、语言和思维三者有效结合,并开展饮食词汇相关教学是可行的。
第三部分是关于思维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探讨。针对中级汉语水平成年学生已经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的情况,和对于具有社会文化色彩的饮食词汇容易产生学习偏误的问题,设置了问题的启发性与思维的深刻性相结合、多元思维碰撞与提高学生参与度相结合等教学原则;结合饮食词汇趣味性、文化性、实践性特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
第四部分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饮食词汇为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对词汇思维导图式或集合式的构建,巩固学生已学词汇,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与本课词汇相关的词义网络,培养汉语语素意识,让学生对汉语思维产生新的认知,最终达到主动建构起具有汉语思维的词汇体系、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第五部分总结和概括了主要研究内容,并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与之相关的教学建议等。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出现,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引入一种教学理论尝试进行课堂教学,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教材选词问题、教学设置中多元思维碰撞、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