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A不B”框式结构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框式结构,它们由可变项和不变项组成,而“不A不B”框式结构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框式结构“不A不B”口语性很强,使用很灵活,能产性较强,是汉语表达中常用的结构,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能够丰富“不A不B”结构的本体研究及偏误分析研究,为对外汉语中框式结构的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和论述。本文选取四字格的框式结构“不A不B”作为研究对象,对“不A不B”结构的本体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研究综述,并指出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框式结构理论及偏误分析理论,使用语料库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基于BCC语料库的“不A不B”结构本体研究。本文创新性地以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的相关语料为基础,从中归纳总结汉语母语者使用“不A不B”结构的特点和规律,从结构关系、句法功能、语义、语用功能四个角度对“不A不B”结构进行本体研究,为后文教材编排及教学建议提供坚实的基础。经研究我们得出“不A不B”结构总体上可分为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两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还可以作为独立语和单句使用,基本义的分析从“A”“B”为反义或对义、同义或近义、类义、加合、假设五种关系入手进行论述,并从语体、感情、行业、时代色彩四个角度分析其色彩义。最终,本文总结出“不A不B”结构具有简约性和经济性、主观性和选择性、具体性和抽象性以及突出性和焦点性等语用功能。
第三部分:外国学生习得“不A不B”结构的偏误分析。因语料库中语料有限,因此本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外国学生习得“不A不B”结构的情况,共获得有效问卷105份,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中介语语料库以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进行分析。最后,本文总结出偏误类型为误加、遗漏、误代、杂糅、错位、错字和别字,通过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共得出目的语规则泛化、“不A不B”结构语法上的复杂性等6条原因。
第四部分:分析“不A不B”结构的等级分布及教材编排情况。通过分析“不A不B”结构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以及最新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等级分布,我们发现从整体上来说,副词“不”在初级阶段学习,“不A不B”结构中的固定短语在中级阶段学习,紧缩结构的“不……不……”在高级阶段学习。其次,通过统计分析《发展汉语》《成功之路》《博雅汉语》《汉语教程》四套对外汉语教材中“不A不B”结构的编排情况,我们发现教材将“不知不觉”“不见不散”等词作为生词编入教材,对“不A不B”结构语言点的编排并不完善,只涉及“A”“B”为反义或对义关系以及离散关系的“不A不B”结构,其余并未提及。
第五部分:“不A不B”结构的教材编排建议及教学建议。本章主要针对上文的偏误分析,结合母语语料总结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有“A”“B”为对义或反义关系的词汇编入课文;凝固性较强的词语编入生词;较难理解的词语加入注释;五种关系的“不A不B”结构由易到难分层学习;丰富练习形式。教学建议包括语素义和结构义结合教学;使用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A”“B”的语义关系;使用情景法帮助学生理解色彩义和引申义;教学中突出母语者用语习惯。
第六部分:结语。这部分主要总结上文的论述以及建议,除此之外,对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有所反思,期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