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A比B+副词+X”句式
比较句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A比B+副词+X”指的是带副词的比较句语法结构,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该句式的偏误率较高,而且常作为教材中的重难点句式,给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全球中介语语料库搜集了“A比B+副词+X”句式的偏误语料,并以构成句式的各成分作为分类依据,详细统计了各句子成分中不同类型的偏误情况,具体表现为遗漏、错序、误用、误加等偏误类型;通过对偏误的大致分析,本文进一步确定了研究对象为偏误率较高的副词“还、更、都”以及“很”等程度副词。接着,在总结偏误类型的基础上,本文从三个平面入手,对句式的句法特点、语义机制和语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成因分析中加入了学习者个体因素和教师教学因素;从教材方面,本文对句式的呈现和讲解情况进行了频次统计,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三部现行教材进行了对比总结。最后,结合不同层面的偏误成因,提出有关教材分析、课堂教学以及学习者自我调整等方面的教学对策。
研究发现,偏误成因可具体细化为三个平面、学习者个体因素以及教师教学这三个方面,在此过程中,受句法省略规则、英汉比较句句型差异、副词语义特征相似性以及语用预设效果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难看出留学生在习得“A比B+副词+X”句式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当然,这也离不开学生自身受负迁移影响和教师未讲清句法规则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此外,基于对《汉语教程》《发展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比较句呈现情况和讲解情况的考察,发现教材存在语法点难以衔接、练习不充分和复现率低的编排特点。
针对三个平面的偏误成因及教学过程三要素的分析,本文从教材、课堂教学、学习者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对策。第一,在教材中应融入语法点内容的衔接,增强复现率;在语法点练习的设置方面更应当注重采用多元化的练习形式。第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需要留心学生产生偏误的情况,优化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的教学对策。第三,学习者应正视偏误,重视负迁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学习策略,最终顺利完成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