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Jointpoint回归分析
趋势变化
摘要:
目的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类型,了解手足口病在人群、季节中的流行规律及趋势变化特点,为通州区手足口病疫情方案制定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数据库”和《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年鉴》。通过描述性分析、Joinpoint回归模型,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地区间的分布特点和趋势变化。结果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2013—2022年通州区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APC=AAPC=−18.13%),男性发病率始终高于女性发病率,男、女性别发病率,以及各年龄组发病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手足口病发病人群年龄中位数为3岁,1~6岁年龄组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最多(73.83%),报告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19852例、90.47%),发病地区主要在城乡结合部地区(9448例,41.30%)。通州区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单峰”分布,大部分年份的高发月份为5—8月。病原学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阳性感染者最多,占总数的31.76%。2013—2022年重症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为42例,发病率最高为2013年,男、女性别比为1.45∶1,1~2、2~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比高达52.38%。结论2013—2022年通州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同期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发病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发病率均高于城镇和农村地区。优势流行毒株主要为Cox A16和Cox A6,且交替流行,应重视病原学动态变化过程,加快研发其他型别单价疫苗和肠道病毒A组71型的联合疫苗,以应对病原谱不断变化带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