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苏州市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型
摘要:
目的:1.通过研究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17年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EV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发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早期识别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能力。2.进行2015-2017年苏州地区EV71VP1区基因序列分析,并与国内其它EV71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了解苏州地区EV71毒株的流行情况,为防治本地区EV71感染提供依据。方法:1.纳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17年住院治疗的861例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所有病例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分为重症组319例,普通组542例,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收取9例2015-2017年苏州市疾控中心所收取的EV71阳性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进行VP1区全基因扩增测序,利用相应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建立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71型手足口病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发病时间分布基本一致,疾病高发时间段均为5-7月份,均以1-3岁为高发年龄段。其中,男性538例,女性323例,男女比例为1.67:1。将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重症组患儿热程、热峰、精神差、抖动、头痛、呕吐,颈抵抗,巴氏征阳性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儿均有部分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并发症,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将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外周血中心粒细胞比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CD3+CD4+、CD3-CD19+、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钙蛋白、CD3+、CD3+CD8+、CD3-CD(16+56)+、CD19+CD2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19例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组脑脊液表现中,白细胞计数增高273例(85.6%);总蛋白含量增高64例(20%),IgA升高有170例(53.3%),IgG升高有58例(18.2%),IgM升高有168 例(57.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抖动、呕吐、颈抵抗、巴氏征阳性、精神差为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独立危险因素(OR=14.124、1.771、10.145、24.084、5.985,P<0.05)。4.9株EV71型分离株的VP1基因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1.5%-99.3%,91.9%-100%。9株EV71型分离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均与C4a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9株EV71分离株与阜阳株及苏州地区C4亚型代表株在系统发生树上,苏州地区C4亚型代表株及EV71型8株分离株与阜阳代表株距离相近,只有一株EV71型分离株脱离了系统发生树。结论:***71型手足口病患儿1-3岁为高发年龄段,好发于5-7月份,重症组患儿发热时间更长、热峰更高,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增高。2.抖动、呕吐、颈抵抗、巴氏征阳性、精神差为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独立危险因素。3.苏州市2015-2017年9株EV71型分离株与C4a亚型代表株位于同一分支属于C4a基因亚型,发生了多位点氨基酸变异。9株EV71型分离株有8株来源于阜阳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