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A6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进化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阐明HFMD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掌握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HFMD病原构成及CV-A6(coxsackievirus A6,柯萨奇A6型)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HFMD不同人群、地区、时间的流行特征,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HFMD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全区12盟市HFMD病原学标本进行鉴定,将检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再应用Real-time PCR和One Step RT-PCR两种方法对分离出的病毒代表株进行基因型别确定,对于确定为CV-A6的病毒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1.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累计报告HFMD病例29450例,累计死亡2例,发病率分别为55.69/10万、61.37/10万;主要发病人群为0~6岁儿童,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0.30%,男女性别比为1.35:1,且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2016~2017年报告病例数最高的地区分别是呼和浩特市(2842例)和鄂尔多斯市(3093例),报告病例数最低的地区均为阿拉善盟,2016~2017年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均是鄂尔多斯市,发病率分别为123.32/10万和150.49/10万,发病率最低的地区均为乌兰察布市;发病呈双高峰分布,即6~8月和10~12月,其中6~8月发病高峰较高;呼和浩特市HFMD月发病数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明显的相关关系。2.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荧光PCR共检测HFMD确诊病例总数为3877例,其中2016年确诊病例中EV71为416例(28.93%),CV-A16为692例(48.12%),其他肠道病毒为330例(22.95%),主要病原为CV-A16;2017年确诊病例中EV71为1144例(46.90%),CV-A16为510例(20.91%),其他肠道病毒为785例(32.19%),主要病原为EV71,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HFMD呈现EV71和CV-A16交替感染流行;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共分离955株病毒代表株,其中453株EV71、347株CV-A16和155株其他肠道病毒,最终实验室确定其他肠道病毒代表株97株,其中CV-A6病毒代表株9株,此外还包括CV-A10、CV-A4、CV-B4、CV-B5、Echo6和Echo30等基因型。3.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分离的9株CV-A6病毒代表株均属D3基因亚型,与2015年山东参考株(DY033/SD/CHN/2015-D3)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96%99.97%、99.91%99.94%,ERDS66病毒代表株(2016年)与2015年云南参考株(A120/YN/CHN/2015-D3)为同一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98%;WH89病毒代表株(2017年)与2014年江西参考株(14-106/JX/CHN/2014-D3)为同一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9.93%;XM147病毒代表株(2017年)与2015年上海参考株(SHAPHC5696/SH/CHN/2015-D3)为同一进化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98%,说明内蒙古地区流行的CV-A6存在多条传播链,且与我国其他省份在共同进化。结论1.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HFMD发病人群以0~6岁儿童为主,其中男童多于女童,且幼托和散居儿童居多;各盟市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发病区以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为主;发病呈双高峰分布,6~8月和10~12月,其中6~8月发病高峰较高;呼和浩特市HFMD月发病数与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和平均风速存在相关关系。2.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HFMD呈现EV71和CV-A16交替感染流行的现象,且实验室确定出多种其他肠道病毒,以CV-A10、CV-A6居多。3.2016~2017年内蒙古地区9株CV-A6病毒代表株均属D3基因亚型,存在多条传播链,与2015年山东参考株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内蒙古地区流行的CV-A6与我国其他省份在共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