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点
机械通气治疗
带机时间
死亡率
摘要: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的影响,并对其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入选2010年4月至2017年9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手足口病区)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3期的病例129例,剔除资料不完整或合并其他疾病的病例,共纳入118例。(1)收集并统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2)依据机械通气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68例,B组50例。A组为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指征的第(3)条,即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暂停、双吸气、抽泣样呼吸或叹气样呼吸3次/10min及以上)上机治疗的病例,同时配合其他治疗;B组为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指征的第(3)条,由于家属拒绝等原因未上机治疗,先给予其他治疗,符合机械通气指征中的(1)频繁抽搐、肢体抖动或震颤;(2)眼球震颤、双眼凝视或双眼上翻;(4)与体温不符的呼吸、心率增快,且气道出现分泌物;(5)短期内肺部出现湿啰音或胸片有渗出性改变;(6)面色苍白、苍灰或发绀;(7)末梢循环差,出冷汗,血压急骤下降中的任一条时再上机的病例;两组患儿家属均签署了机械通气治疗同意书,两组给予的其他治疗方案一致。收集并统计观察指标如性别、年龄、病毒类型、心率、血压、血气指标,血糖、外周血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肝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心肌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住院时间,日均住院费用,带机时间,死亡率,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流行病学特点:118例病例中,男82例,女36例,男女比例2.27:1,男孩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女孩;平均年龄(1.82±1.34)岁,重症病例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岁组。散居儿童重症病例多,幼托机构儿童和学龄儿童次之。农村患儿发病率比城镇和城市高。高发时间段集中在5~8月份,7月份最多。病毒检测率比较,阳性者102例,占86.44%,其中EV-A71占81.37%,CoX-A16占6.86%,其他占11.76%。(2)机械通气治疗的不同时机对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的影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毒类型、心率、血压、血气指标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血糖、肝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心肌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PEEP值分别为(4.59±0.50)cmH2O和(7.68±1.28)cmH2O,PIP值分别为(14.59±1.50)cmH2O和(26.00±2.06)cmH2O,FiO2分别为(30.00±0.98)%和(48.00±2.33)%,A组所有指标均低于B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带机时间分别为(91.21±18.67)h和(125.52±27.43)h,A组带机时间较B组短,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纵膈气肿及皮下气肿的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0.06±1.87)天和(15.44±1.80)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死亡率(8.3%)低于B组(36.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日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230.32±64.41)元和(2390.51±108.82)元,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岁以下男孩、居住地为农村、散居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多,建议在5-8月重症手足口病高发时间段,加强知识宣传,改善居住环境;(2)当患儿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暂停、双吸气、抽泣样呼吸或叹气样呼吸3次/10min及以上)时即行机械通气治疗,能减少带机时间,并且不会增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减轻肺损伤、延缓病情进展可能有帮助。可以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日均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