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病原监测
摘要:
目的: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可由多种人类肠道病毒引起,儿童高发,目前缺乏特异的药物与防制措施,但发病却有上升蔓延的态势。为了解与掌握无锡市惠山区手足口病的流行发病规律与病原学特征,2012-2016年对该区手足口病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其发病趋势及主要病原体,以掌握手足口病发病特征、高发人群及重点发病场所,为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减少该病发生特别是重症病例的发生及死亡提供依据,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监测方法,对2012-2016年5年来惠山区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高发人群及重点发病场所展开了调查分析,同时对该病的病原学构成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流行特征按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及地区分布进行了描述,病原学特征按病毒种群型别进行了描述。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2-2016年惠山区共发生11379例手足口病,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5.93/10万。男性和女性病例的发病率分别为342.48/10万和230.61/10万,疾病的性别比为1.45:1,男女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436.64,P<0.001)。每年4-7月和10-12月为发病的主高峰和次高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6.29%和23.52%。该病发生的年龄段以5岁及以下为主,占全部发病数的91.72%,散居及幼托儿童是重点发病人群(94.60%)。5年期间重症病例累计发生150例,重症病例时间分布与普通病例基本一致,重症病例均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而3岁及以下者占76.00%,是主要的发病年龄组。病例人群分类构成中散居及幼托儿童比例最大,占全部重症的97.33%。在重症病例中,83.33%的病例发生在钱桥、堰桥和长安三个街道及洛社镇。各乡镇或街道重症发病率存在差异(χ2=25.82,P<0.001)。2012-2016年惠山区聚集性疫情报告发生248起,其中73.79%是发生在托幼机构(183起);2013、2014及2016年依次报告3、2、1共6起幼儿园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聚集性疫情发病高峰与普通病例发病高峰基本吻合,且暴发疫情也是分布在两个发病流行高峰期间。2012-2016年共计采集108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学监测,其中普通病例938例,重症病例150例。其中有606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阳性率为55.70%。实验室监测结果发现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的病毒种群型别构成不同,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为普通病例的主要病毒种群型别,其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率为54.48%;而重症病例的病原体种群型别则以EV71占优势,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率为63.33%。两者之间的病毒检测总阳性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χ2=4.11、P<0.05),重症病例病原体检测阳性者中EV71型构成比达86.32%,比普通病例的42.27%高出一倍多(χ2=65.09、P<0.001),提示重症病例病原体种群型别的优势毒株是EV71。结论:惠山区手足口病高发的关键人群是儿童,且较为集中的分布在5岁及以下散居与幼托儿童这一特定群体,托幼机构是该病重要的发病场所。其发病有波动性和季节性规律,年龄性别及地区分布也不同。在病原学特征上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有差别,普通病例以EV71与CoxA16为主,而重症病例则以EV71为主。提示应重视手足口病的常规监测,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机构的防控策略的制定,以便及时调查处置控制该病发生,阻止疫情发生或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