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湿热蕴毒型
手足口病
临床症候
护理
摘要:
目的了解湿热蕴毒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候特点,提供辨证施护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对2013至2017年在本院门诊就诊符合湿热蕴毒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社会学资料、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57例湿热蕴毒型手足口病患儿,5岁以下占94.32%,其中1~3岁占51.25%,多为男孩(60.63%).全年均有发病,5~7月、9月发病率高.全身均有出疹,729例(96.17%)患儿口腔出疹,溃疡711例(93.92%);手部出疹658例(86.92%),疱疹592例(78.20%);足部出疹649例(85.73%),疱疹600例(79.26%);506例(66.84%)患儿臀部出疹,丘疱疹400例(52.84%);其他部位有散在出疹,如躯干、腹股沟、阴茎等.557例(73.58%)的患儿在出疹1~3 d时就诊.597例(78.86%)患儿有发热,持续1~3 d(51.92%)时就诊,热峰多在38.1℃~39.0℃间(29.33%);717例(94.72%)患儿存在咽充血,少部分患儿有咳嗽、咽痛、抖动、惊跳、流涕、呕吐.7例(0.92%)患儿有明确的感染接触史.不同年龄患儿在有无发热、发热的时间、发热的峰值、咽痛、流涎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患儿在发热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蕴毒型手足口病多发生春末夏初及初秋,以5岁以内、男孩多见,发病1~3 d就诊比例高,以手足口臀部皮疹、发热为主.应重点关注3岁以内、病程3d内、惊跳、抖动、呕吐等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的患儿,减少出疹带来的不适、降低体温、感染控制及预防是湿热蕴毒型手足口病患儿的辨证施护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