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0型
柯萨奇病毒A6型
遗传进化分析
摘要:
目的阐明青岛地区2014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谱及柯萨奇病毒A10、A6型青岛毒株的基因特征。方法用荧光RT-PCR法检测2014年青岛地区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总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EV-A71)型、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A16,CV-A16)型、柯萨奇病毒A10(coxsackievirus,A 10,CV-A10)型和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A6,CV-A6)型,半巢式反转录PCR扩增其他型肠道病毒VP1区部分基因序列,结合序列分析鉴定血清型。扩增CV-A10和CV-A6 VP1基因全长序列并测序列测定,以Mega 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014年共检测HFMD标本1 727例,鉴定出肠道病毒11种,主要病原为EV-A71(38.0%,410/1 078)、CV-A16(28.8%,311/1 078)、CV-A10(14.1%,152/1 078)和CV-A6(3.2%,34/1 078)。CV-A10占HFMD病原构成在不同年龄段患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随年龄增高下降(χ^2=15.19,P=0.001),在住院病例病原构成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门诊病例(χ^2=49.1,P<0.001),且60.0%CV-A10感染的住院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症状。VP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青岛地区2014年CV-A10毒株均属于C基因型,其中71.7%位于C5分支;CV-A6毒株均属于D基因型,其中83.3%位于D5分支。结论EV-A71、CV-A16、CV-A10和CV-A6是2014年青岛地区HFMD的主要病原。CV-A10在低龄儿童HFMD病原构成中占比例较高,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C基因型的C5分支毒株是CV-A10主要流行毒株,D基因型的D5分支毒株是2014年青岛CV-A6主要流行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