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特征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为该地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连云港市手足口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制定适合该地区的防控措施,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重症手足口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连云港市2015-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信息,描述其在时间、地区以及人群中的分布的特点,分析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通过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标本,检测病毒核酸,进行病原学分析。收集2017-2018年住院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和68例轻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重症组与轻症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填写调查表和查阅病历的形式,分析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结果:1.2015-2018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分别为88.62/10、184.99/10、79.09/10、178.77/10,该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总体趋势为隔年高发。2.连云港市手足口病发病的时间分布主要在每年4-6月份和9-11月份,全市7个县区均有发病,0-5岁儿童发病比例占94.81%,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比例占97.57%,性别分布上,男性与女性的发病比例为1.61:1。3.2015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类型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V-A16)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2016-2017年流行的病原以EV-71为主,在2018年肠道病毒的检测结果中,EV-71所占比例陡然下降,流行病株为其他肠道病毒。2015-2018年CV-A16型肠道病毒所占比例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4.重症手足口病相关因素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热峰≥39℃、呕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心率失常、过去一周内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照看人文化程度、照看人知晓手足口病、病原学结果阳性、EV-71肠道病毒感染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等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中,照看人文化程度(OR值为0.166)、年龄三岁及以下(OR值为0.888)、出现神经系统症状(OR值为413.608)及EV-71感染(OR值为15.96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15-2018年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总体发病趋势为隔年高发,发病率总体较为平稳,并未出现整体上升的趋势。2.2015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类型为CV-A16、EV-71,2016-2017年流行的病原以EV-71型为主,2018年的流行病株为其他肠道病毒。3.年龄三岁及以下、照看人文化程度为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保护因素,感染EV-71以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