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成都市
手足口病
EV71疫苗
传播动力学模型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传播规律,分析EV71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变化,为成都市因地制宜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尤其是EV71疫苗接种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省乃至全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提取2009-2018年成都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选择现住址为成都市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并从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获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EV71疫苗各接种剂次时间及年龄分布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成都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病原谱的变化。构建时间序列易感-感染-康复模型,分析成都市手足口病的传播规律及基本繁殖数。比较EV71疫苗接种前期(2010年-2015年)、过渡期(2016年)和疫苗接种后期(2017年-2018年)中,手足口病人群分布特征、肠道病毒病原谱、发病和重症的变化情况。结果(1)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2009-2018年,成都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6743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4.29/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累计报告重症病例3852例,年平均重症率为2.61/10万。历年间EV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均有报道,2013年至2018年间,轻症病例中其他肠道病毒的比例最高。重症病例中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占比较高。发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及散居儿童占比较多。发病多集中于中心城区,周边城区发病率较低。病例发病呈季节性分布,两个发病高峰常见于4-6月及10-12月。EV71和CVA16感染以1-2年为单位呈周期性流行。(2)手足口病传播动力学特征分析两血清型双重循环的时间序列易感-感染-康复(TSI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季节性传播率在我国历年的4-7周和28-31周达到低估值。EV71和CVA16两肠道病毒血清型感染的手足口病之间存在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其中感染EV71后将对CVA16血清型感染产生交叉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为6周(95%CI:1,38),感染CVA16后对EV71的交叉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约为18周(95%CI:1,52)。成都市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基本繁殖数中位数为16.82(IQR:14.81-18.24),CVA16型手足口病基本繁殖数的中位数为48.58(IQR:35.63-50.90),其群体免疫阈值分别为94.05%和97.94%。(3)EV71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变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有616179位儿童接种EV71疫苗的,种第二剂次EV71疫苗共420151人,春夏季接种剂次数较多。EV71疫苗累计接种率约为60.82%。与EV71疫苗接种前(2010-2015年)相比,疫苗接种后(2017-2018年)手足口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均发生明显改变,24-59月龄病例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手足口病总体发病率显著升高(219.28/10万vs 352.63/10万)。血清型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其他肠道病毒型和CVA16阳性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上升(all P<0.001),而EV71阳性手足口发病率显著降低(P<0.00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均显著增加(all P<0.001),EV71感染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病率在12-23月龄、24-59月龄和5-9岁年龄组中显著下降(all P<0.001),而在其他年龄组中没有显著改变(all P>0.05)。手足口病病例重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从1.40%下降至0.34%(P<0.001)。结论2009-2018年成都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EV71和CVA16阳性手足口病的发病均呈周期性和季节性规律,两血清型间存在交叉免疫保护作用。EV71疫苗上市后,手足口病的重症发生率及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均显著下降。其他肠道病毒型逐渐超过EV71和CVA16,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优势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