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miR-342-5p
CTNNBIP1
EV71
手足口病
摘要:
背景: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传染性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EV71(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HFMD最常见的病原体。部分EV71感染的HFMD患儿会出现无菌性脑炎、脑脊髓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甚至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在EV71感染死亡病例的尸检中,发现病变以脑干和颈脊髓为主。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EV71感染后脑及脑干的病理及分子机制,而针对EV71感染后脊髓组织的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鲜有报道。目前,EV71所致重症HFMD缺乏特异性药物,且致残致死率高。因此,探索重症病例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可能为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新的策略。
EV71感染的HFMD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改变宿主miRNA的表达,其有助于病毒复制和致病。有学者利用EV71感染的KM乳鼠模型研究小鼠脑中miRNAs表达谱,识别与EV71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相关的miRNA。但针对EV71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脊髓组织miRNAs表达谱及其致病机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EV71感染重症病变小鼠模型,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EV71感染重症病变小鼠颈脊髓组织中miRNAs表达谱,结合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特异性表达的miRNA及其靶基因,探讨其在EV71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
第一部分EV71感染动物模型及miRNAs表达谱的构建
目的:建立EV71感染KM乳鼠模型,采集颈脊髓组织行高通量测序,构建miRNAs表达谱并结合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s及其靶基因。
方法:利用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D)细胞扩增浓缩EV71毒株,将12日龄KM乳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3个EV71感染组和1个对照组,3个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不同剂量(50、100、150μL)的病毒液,对照组经腹腔注射DMEM培养液,连续观察各组小鼠症状。筛选出能产生EV71感染神经症状的最佳病毒量。在病毒接种后小鼠出现后肢瘫痪症状时,予戊巴比妥钠安乐死各组小鼠,采集颈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在透视电镜下观察颈脊髓病毒感染后情况。提取总RNA,RT-q PCR检测颈脊髓组织中VP1 m RNA表达量,EV71感染组及对照组各取3例小鼠颈脊髓组织用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再结合GO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信息学方法分析及已发表的miRNA微芯片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建立miRNAs表达谱,并筛选出靶基因。
结果:各感染组小鼠在感染EV71病毒后出现了EV71感染症状,感染50、100、150μL EV71的小鼠随着时间增加由健康逐渐出现弓背、竖毛、消瘦、活动不灵、后肢瘫痪及垂死现象,且随着剂量增加,小鼠临床症状逐渐加重,而对照组小鼠全程表现为健康状态。在第4、5天时,150μL EV71组有小鼠死亡,而其余组小鼠未发生死亡。50μL EV71组小鼠没有出现后肢瘫痪等重症表现,而100μL EV71组小鼠有后肢瘫痪等重症表现。基于以上检测结果,选择健康受损程度表现适中的100μL EV71组小鼠用于后续实验。RT-q PCR检测颈脊髓组织中VP1的m RNA表达量,EV71感染组小鼠颈脊髓组织可检测到VP1 m RNA表达,而对照组未检测到VP1 m RNA(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EV71感染小鼠颈脊髓组织可见单核细胞浸润。以上结果说明成功建立EV71感染重症病变小鼠模型。电镜结果显示EV71感染组小鼠脊髓组织线粒体明显肿胀,线粒体嵴减少,神经元胞核皱缩,胞质出现空泡化,内质网扩张。EV71感染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颈脊髓组织经高通量测序共筛选出22个差异miRNAs,其中18个下调,4个上调。通过聚类分析热图分析并进行验证可知miR-342-5p在EV71感染小鼠脊髓组织内明显高表达。然后将差异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显示Wnt通路中的Ctnnbip1是miR-342-5p的靶基因。
结论:1.成功建立EV71感染致重症病变的KM乳鼠模型;***71感染可导致小鼠颈脊髓组织线粒体结构及神经元损伤;3.小鼠颈脊髓组织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EV71感染组miR-342-5p表达水平是升高的,miR-342-5p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Ctnnbip1影响EV71的复制。
第二部分MiR-342-5p调控CTNNBIP1在EV71感染HMC3的作用
目的:验证miR-342-5p的靶基因CTNNBIP1,探索miR-342-5p调控CTNNBIP1在EV71感染人源小胶质细胞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为了筛选EV71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