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腔粘连
卷曲乳酸杆菌
雌激素
子宫内膜损伤
高通量测序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于手术操作、炎症和感染等因素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内膜修复受损,形成纤维瘢痕组织造成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是IUA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再粘连率高达62.5%。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用于防止TCRA术后粘连复发,包括雌激素的使用、宫腔放置节育器、宫内注射透明质酸、宫腔内干细胞移植等,但疗效不佳,因此有必要探索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预防TCRA术后粘连复发。阴道菌群在维护女性生殖系统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健康女性和IUA患者之间阴道菌群存在差异,健康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97%),而IUA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不到50%,且加德纳菌和普雷沃氏菌等致病菌显著增加。其他研究团队也证实IUA形成与阴道乳酸杆菌减少导致的阴道菌群紊乱相关。所以,我们推测阴道内补充阴道益生菌或许对防治TCRA术后IUA复发有益。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帮助创面愈合,降低粘连的发生,目前TCRA术后常规使用雌激素来预防粘连的复发。本研究拟开展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TCRA术后阴道内补充益生菌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与口服雌激素在预防IUA分离术后复发的疗效差异,探讨益生菌作为TCRA术后管理的可行性,以期为TCRA术后预防IUA复发提供新的有效措施。研究方法:1.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由宫腔镜诊断为IUA患者纳入125例,完善术前检查,根据排除标准确定IUA组(I组)。I组实行TCRA手术后再随机等分为雌激素干预组(E组)及***干预组(L组)。E组:术后连续口服戊酸雌二醇21天,每天剂量4mg,后10天每天加用孕激素10mg;L组:术后每晚阴道内放置一粒卷曲乳酸杆菌冻干粉胶囊(1×10~8CFU/粒),持续14天。E组及L组患者在下一月经周期干净3-7天复查经阴道彩超及宫腔镜评估TCRA术后子宫内膜及粘连情况。同时,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选取50名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2.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姓名、年龄、月经情况、生育史、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程度、TCRA术后子宫内膜病理报告、术后月经和粘连改善情况。3.收集I组、E组、L组和C组的阴道分泌物,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阴道菌群组成的差异。结果:1.E组和L组术前临床资料在年龄、孕次、产次、月经情况、粘连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E组和L组对比,术前、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组内对比,术前、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L组P值<0.05,E组P值<0.001)。3.在TCRA术后,E组对月经改善有效率比L组高,均在80%以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TCRA术后复查宫腔镜评估粘连情况,E组治愈率65.31%(32/49),复发率为34.69%(17/49),L组治愈率82.98%(39/47),复发率为17.02%(8/47),经X2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样:相比于C组,I组的Shannon指数(P<0.01)和Simpson指数(P<0.005)增加。在TCRA手术后,无论是E组还是L组阴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均有所减少。***多样性:PCA结果表明:相比于C组,I组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的发生了很大改变。在TCRA手术后,L组与C组差异缩小较为明显,几乎接近于C组。而E组与C组差异仍较为明显,与I组差异不明显。7.在门水平上:与C组相比,IUA患者有益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减少(93.52%vs.76.88%,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增加(0.09%vs.4.37%,P>0.05)。经治疗治疗后,E组Firmicutes相对丰度增加(76.88%vs.85.99%,P>0.05),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4.37%vs.2.05%,P>0.05)。在L组,这一增加趋势更为明显(76.88%vs.89.35%,P>0.05;4.37%vs.0.31%,P>0.05)。在属水平上:与C组相比,I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减少(93.14%vs.62.19%,P<0.01),加德纳菌(Gardnerell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0.24%vs.2.27%,P>0.05)。治疗后,E组(62.19%vs.83.18%,P<0.05)和L组Lactobacillus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