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腔镜膨宫系统
恒压
宫腔粘连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并发症
摘要:
背景宫腔镜因其相对安全且微创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宫内疾病的诊治。为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膨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液体膨宫泵,其蠕动式的工作方式易造成手术视野抖动,影响手术医生术中的判断,使其误判手术视野的抖动是膨宫液吸收过快造成的。且如果手术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膨宫液耗竭,液体膨宫泵容易将过多的气体经子宫内膜或肌层暴露的血管泵入患者体内,增加了静脉气体栓塞的风险。而重力膨宫利用膨宫液液面与子宫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压力将膨宫液注入宫腔,液体的线性流动不易造成手术视野抖动,且膨宫液耗竭时,相同大气压无外力干预,也无泵入空气的风险。然而传统的重力膨宫需要人工调节膨宫液袋的高度,且宫腔镜术中,随着膨宫液的消耗,膨宫液液面与子宫之间的高度差逐渐减小,无法维持膨宫压力的恒定。因此本研究拟设计研发一种自动恒压无泵重力膨宫装置,通过程序控制机械自动升降以提供恒定的膨宫压力,同时具备膨宫液监测功能,为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目的基于重力膨宫的原理,研发一种可自动调节膨宫液液面高度、提供恒定膨宫压力的装置,并从实验室和临床应用两方面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利用该装置的膨宫液监测功能,分析影响宫腔镜术中膨宫液差值的相关因素,以提醒手术医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1)装置研发:(1)膨宫液袋内液平面下降规律的探究:利用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测量膨宫液液面初始位置并标记,然后每放出100m L液体,标记并测量变化后的液平面位置,直至膨宫液使用完毕,重复测量3次,对膨宫液剩余量和膨宫液袋内液平面高度的测量数据进行拟合,探究最适合的拟合曲线并输出方程式,后续将其编写入软件系统。(2)装置设计:a定位装置,利用激光指示器确定患者子宫的大致位置(即“零点”),作为计算液面上升高度的参考起点。b液体称重装置:用于了解膨宫液的入量、剩余量及出量;辅助计算起始膨宫液面需要上升的高度以及后续宫腔镜术中液面高度如何根据膨宫液余量上升。c软件系统:根据实时的膨宫液重量、设置的膨宫压力值及“零点”位置,计算膨宫液液面目标高度并发出指令;根据膨宫液袋内液平面下降规律发出指令;计算并监测膨宫液差值和差值速率,当以上指标达到预先设置的警戒值时语音报警。d升降装置:根据软件发出的指令,将膨宫液上升或下降至目标高度以提供膨宫压力。(3)装置验证:通过人为放出膨宫液袋内液体模拟宫腔镜术中膨宫液体的消耗情况,根据膨宫液剩余重量分为6000 m L组、4000 m L组和2000 m L组,每设置一个膨宫压力,每组需测量一次膨宫液液面距离地面的高度,3组全部测完为一个循环,重复三个循环取平均值,评估80至140 mm Hg压力范围内,3组间的膨宫压力是否存在差异,以验证装置能否提供恒定的膨宫压力。(2)实验室验证:研究组使用自动恒压无泵重力膨宫装置,对照组使用液体膨宫泵,根据膨宫液是否流动分为静止状态和流动状态,比较80至140 mm Hg压力范围内,两组提供的膨宫压力间的差异,以验证重力膨宫装置的有效性。通过采用不同型号的宫腔镜,并且控制出水口的开放程度来模拟液体流动状态,共分为五个等级,液体泄漏程度逐渐增大:等级一安装一次性静脉注射针;等级二和三安装带有4.9 mm外鞘的宫腔镜,进水孔全开,出水口分别为半开或全开;等级四和五安装带有5.4 mm外鞘的宫腔镜,进水孔全开,出水口分别半开或全开。(3)临床验证:前瞻性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05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患者200例,并随机分配至研究组或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视野的抖动情况和双侧宫角的清晰程度,评估装置的有效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膨宫液入量和差值、患者术后腹痛程度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清电解质等指标,评估装置的安全性。(4)因素分析:收集第3部分纳入的IU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就诊类型(初诊或复诊)、粘连程度、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宫腔深度、宫腔宽度、子宫内膜腺体开口密度、子宫肌层损伤情况、手术视野抖动情况、术中宫颈漏液情况、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手术时长、膨宫液入量,并与差值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Hysteroscopic adhesiolysis,HA)中膨宫液差值的影响因素。结果(1)装置研发:(1)膨宫液袋内液平面下降的规律:将膨宫液剩余量和膨宫液袋内液平面高度的测量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其中三次模型拟合度最高(R=1),最终得出的拟合曲线方程为h=9×10m -10m +6.6×10m+0.4514(h为膨宫液袋内液平面高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