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腔粘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桃红四物加味方
TNF-α
IL-6
IL-18
TGF-β1
CTGF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桃红四物加味方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宫腔粘连模型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及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探讨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纳入60只10~12周龄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进行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其中10例作为假手术组,其余采用“双重损伤法”建立宫腔粘连模型,建模7天后,随机选择3只大鼠进行形态学和病理学观察,以进行模型验证。待模型验证成功后,再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功建模的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交联透明质酸钠组、中药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移植组、联合组,联合组10只大鼠,其余各组9只大鼠。假手术组:打开腹腔,将双侧子宫充分暴露,关腹,术后常规饲养;模型组:大鼠造模完成后,同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分组干预,交联透明质酸钠组:开腹后,将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原位注射于损伤侧宫腔内;中药组:予以中药桃红四物加味方溶液灌胃;ADSCs组:开腹后,将ADSCs移植至损伤侧宫腔内;联合组:开腹后,移植ADSCs至损伤侧宫腔内,并同时开始桃红四物加味方溶液灌胃,灌胃同中药组;各组在治疗28d后取材,肉眼观察子宫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纤维化情况,并计算纤维化面积;ELISA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验证:建模7天后,随机选取3只模型大鼠,大体解剖显示:子宫表面呈红色,触感较差,子宫壁粗糙,形状不规则。子宫腔内有明显的血凝块、局部可见水肿、积液。HE染色示:宫腔狭窄,宫腔上皮不连续,可见纤维粘连,部分宫腔表面有复层的扁平上皮,基底层有少量的腺体,呈类椭圆形,即为造模成功。2.大鼠一般情况分析:建模前,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建模后,模型组大鼠毛发暗淡、稀疏,暴躁易怒,眼睛周围有大量的分泌物,喜欢蜷缩成一团,进食少、部分小便中带血、阴道分泌物有所增多、排泄物不成形等,干预后,各治疗组上述情况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以交联透明质酸钠组改善最明显,联合组次之。3.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分析: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假手术组子宫内膜完整均匀,表面有柱状上皮覆盖,腺体丰富,开口于内膜表面,主要分布于粘膜下层及基底层,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模型组子宫腔内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其余病理表现同前;在其他治疗组中,子宫形态不规则,腺上皮和子宫内膜上皮基本完整,部分子宫内膜表面被单层柱状上皮覆盖,上皮层下可见不同数量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新生腺体;4.子宫内膜纤维化分析:1)定性分析:假手术组可见少量梭状蓝色胶原纤维,结构规整,排列有序,粘膜和粘膜下层血管和肌肉呈深红色;模型组;子宫腔狭窄,几乎完全封闭,在基质层中,可以看到大量紧密排列的呈条索状的蓝色胶原纤维,形成纤维网状结构;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子宫腔部分可见少量纤维粘连,蓝染的胶原纤维也不同程度减少。2)半定量分析: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纤维化面积比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纤维化面积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交联透明质酸钠组与联合组均下降显著,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交联透明质酸钠组比较,ADSCs移植组的纤维化面积仍较高(P<0.05);与联合组相比,中药组与ADSCs移植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5.大鼠子宫匀浆中TNF-α、IL-6、IL-1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匀浆中TNF-α、IL-6、IL-18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TNF-α、IL-6、IL-18含量均不同降低,尤其是交联透明质酸钠组,其次是联合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交联透明质酸钠组比较,中药组中IL-6的含量仍较高(P<0.05),而ADSCs移植组中TNF-α、IL-18含量亦较高(P<0.05);与联合组相比,中药组与ADSCs移植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大鼠子宫组织中TGF-β1、CTGF的表达水平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子宫组织中TGF-β1、CT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CTGF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交联透明质酸钠组中TGF-β1、CTGF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