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腔粘连
数据挖掘
中医证型
用药规律
摘要:
目的:探索治疗宫腔粘连的中药配伍规律和组方思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关于中药治疗宫腔粘连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使用Excel 2016软件分别建立处方数据表,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医证型、治法及药物使用频次、剂量、分类、性味、归经进行分析,对纳入的所有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3篇,处方134份,包含21个证型,其中以肾虚血瘀证为主,频率为79.85%(107/134),治法77种,以补肾活血化瘀法为主,频率为47.76%(64/134);共包含中药处方134首,中药198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川芎、熟地黄、菟丝子、丹参,药物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苦,多归肝、肾、脾经,功效以逐瘀通经止痛、活血祛瘀止痛、补益肝肾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8组关联药物,药物整体呈现出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熟地黄-菟丝子”为核心的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将药物聚为5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当归,川芎,熟地黄,菟丝子,桃仁,赤芍,丹参,红花,枸杞子,川牛膝,香附,山药,益母草,山茱萸。结论:宫腔粘连病机以肾虚为本,瘀热为标,中医药治疗本病既注重培补先后天之本以固其基,又强调活血行气、清热除湿以祛其邪,其组方特点是甘温扶阳,脾肾为先、辛行苦泄,行散并通。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用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