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补肾调经方
肾虚血瘀型
宫腔粘连
月经过少
耳穴压豆
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调经方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术后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评价患者的月经量、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中医症候的变化情况,以期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2022年9月始妇科门诊的自愿行补肾调经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患者,符合TCRA术后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中医证型标准,入组前均已实行TCRA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以补肾调经方+耳穴压豆,共40例;对照组予以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共40例。试验组第一个月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中药补肾调经方,日一剂,2次/天,连服10天。配合耳穴压豆(子宫、肾、肝、卵巢、内分泌),每天按揉3次,每次40~50次,揉按至患者发热、胀痛,左右耳交替按压,3天换一次穴贴。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手术当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片QD,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1片QD。两组的第2、3周期均为下次月经行经第5天开始上述方案治疗,共治疗3个周期。分别对每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月经量、宫腔粘连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宫腔容积、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并统计分析。
结果:1.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为92.5%,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中医症候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月经量评分对比: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在改善月经量方面效果较对照组好。
3.中医证候评分对比: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候方面效果较对照组好。
4.内膜容受性彩超检查结果对比:在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比较中,P<0.05,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在以上方面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宫腔容积、子宫内膜厚度,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在增加宫腔容积、修复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评分对比:两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在降低IUA评分方面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6.安全性对比: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论:补肾调经方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明显增加TCRA术后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患者的月经量,降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降低IUA评分方面与西药疗效相似。对于TCRA术后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患者,配合中药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有效且安全,增加患者的月经量,改善肾虚血瘀的伴随症状,疗效优于雌孕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