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腔粘连
PDGF
TGF-β
TIMP-1
摘要: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指因宫腔手术操作、放射、感染、结核等原因造成子宫颈管和(或)子宫腔壁相互粘连,临床可表现为周期性腹痛、月经减少或闭经、继发不孕、妊娠异常(流产、早产、胎死宫中等)及胎盘异常(胎盘前置、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随着人工流产及各种宫腔操作地逐渐频繁,近年来IUA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大约1.7%的继发性闭经和40%的不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成为当前妇产科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就病因和发病机制提出了以下几种学说:1)创伤;2)感染;3)神经反射学说;4)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学说;5)低雌激素状态。
近年来,以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学说最受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 PDGF)是调控胚胎生长发育、分化、细胞生长以及其他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关键细胞因子,据报道,PDGF与多种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是强大的细胞增殖调节剂,在纤维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合成并抑制其降解,在各个环节起作用,刺激各种ECM的合成和沉积,使基质蛋白受体的数量增多的同时减少基质降解酶以及增加降解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促进纤维化的发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MP-1)是一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的主要抑制剂,几乎不可逆地抑制MMPs的活性,阻止ECM的降解,从而促使ECM在细胞外堆积,促使纤维化的形成。
目的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分别检测宫腔粘连患者和非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及血清中PDGF、TGF-β、TIMP-1的表达,探讨PDGF、TGF-β、TIMP-1在宫腔粘连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宫腔粘连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因IUA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轻-中度粘连组30例,年龄(29.57±3.53)岁,重度粘连组30例,年龄(29.82±3.85)岁,主诉为闭经10例,月经减少33例,继发不孕1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因子宫纵隔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 TCRS)的患者30例,年龄(28.77±4.60)岁。
纳入标准:宫腔粘连组:宫腔镜检查确诊为IUA患者,且按照March分类法分为轻-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组;子宫纵隔组: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纵隔患者。
排除标准:年龄>40岁;体质量>100 kg;术前6个月内服过激素类药物或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镜检查证实有其它子宫内疾病(如肌瘤、息肉);有严重的其它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及肝、肾疾病、肿瘤);处在急性炎症反应阶段;或有严重过敏史及过敏体质。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标本采集
2.1子宫内膜组织:分别取IUA患者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组织先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24 h,之后石蜡包埋,每份标本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筛选组织标本。
2.2于无菌操作下分别采集IUA患者及对照组空腹外周静脉血3mL,离心后取上清液,分组编号后,置-80℃冰箱冻存待成批测定。
3实验方法
3.1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染色,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细胞胞浆或者胞膜出现黄色-棕黄色-棕褐色颗粒沉着为阳性细胞,PDGF、TGF-β、和TIMP-1主要定位于胞浆。全面观察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高倍视野(×400),分别测定阳性区百分比、积分光密度(OD)、阳性区积分光密度,以阳性区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作为本例切片的测定值。
3.2血清采用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应用酶标仪在450 nm处读出各空的吸光度值(OD值),绘制标准曲线,得出3组血清中PDGF、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