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腔粘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8
摘要: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由创伤、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的损伤导致子宫腔内粘连组织形成,引起宫腔变形甚至宫腔完全消失,使患者出现月经异常(闭经或月经量减少等)、不孕、流产、早产及周期性腹痛等异常情况。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子宫内膜创伤及感染有关。近年来IUA患病率逐年上升,在行人工流产钳刮术的妇女中,IUA的发病率为37.6%,且术后复发率极高,尤其是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与IUA的关系,而感染因素对宫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子宫内膜创伤及感染会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其作用可表现在使小分子物质透过小静脉及微静脉血管壁的能力增加,另外可促进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的进一步分裂、增生以及迁移,还可引起新生血管生成和细胞质钙聚集等一系列变化,此因子在慢性炎症的形成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VEGF与其受体结合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以及迁移等改变,从而促进血管的增生,为子宫内膜的纤维化提供条件。另外VEGF对纤维蛋白素原和纤维蛋白单体具有高度亲和力,而纤维蛋白单体的沉积能诱导成纤维细胞的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同时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功能,诱导血管内细胞产生更多的炎症介质(IL-6、IL-8以及PG等),这些炎症介质与白细胞分泌产生的其他炎症介质的共同作用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另外,它还是一种致纤维化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白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作为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可刺激免疫细胞(Thl细胞、NK细胞等)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等。IL-18的大量产生可进一步引起TNF-α的释放,而TNF-α的产生同样又可以促进IL-18的大量合成,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效应。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通过检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及子宫纵隔患者子宫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探讨三种因子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行TCRA的6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依据MARCH分类法对患者进行分级,其中诊断为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有32例,年龄为(27.53±3.10)岁,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有28例,年龄为(27.75±4.18)岁。60例患者中主诉为闭经的有8例,出现月经减少者30例,继发不孕者22例。选择同期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的3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7.43±3.80)岁。三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标本采集
取子宫内膜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4%多聚甲醛固定24小时,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4μ m,以备免疫组化检测用。
3实验方法
VEGF、TNF-α及IL-18的检测:三组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用PBS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严格按照所有试剂要求的步骤进行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切片组织显色充分后立即终止反应。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所有切片并拍片,并用配套的图像采集系统对所有切片进行图像收集,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一张切片进行图像分析,并采用积分光密度作为测量指标。随机选择5个高倍镜视野(10×40),以阳性区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为该切片的测定值。
结果
1VEGF在中、重度宫腔粘连组及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
VEGF的阳性表达产物为棕黄色,在三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可见表达,其中内膜腺上皮胞浆强于间质。在中度粘连组中VEGF的表达为133.23±5.57,重度粘连组中VEGF的表达为155.51±5.24,对照组为132.08±4.67,重度粘连组中VEGF的表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粘连组中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TNF-α在中、重度宫腔粘连组及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
TNF-α的阳性表达产物为棕黄色,在三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均可见表达,其中内膜腺上皮胞浆强于间质。在中度粘连组中TNF-α的表达为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