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
宫腔粘连
危险因素
列线图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术后宫腔粘连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8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宫腔粘连分为宫腔粘连组91例和无宫腔粘连组799例,宫腔粘连组根据粘连程度评分分为轻度粘连、中度粘连和重度粘连。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验证模型一致性。结果: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0.22%(91/890),其中轻度粘连发生率为5.28%(47/890),中度粘连发生率为3.37%(30/890),重度粘连发生率为1.57%(14/890)。与无宫腔粘连组相比,宫腔粘连组患者术后15 d子宫内膜厚度较薄,月经复潮时间较晚,盆腔炎史、子宫手术史比例较高,术后药物治疗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15 d子宫内膜厚度≤3.09 mm(OR=1.597,95%CI为1.228~2.077)、月经复潮时间>35.88 d(OR=1.036,95%CI为1.014~1.059)、盆腔炎史(OR=1.497,95%CI为1.042~2.151)、子宫手术史(OR=1.873,95%CI为1.215~2.888)是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药物治疗(OR=0.527,95%CI为0.327~0.849)是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为0.718~0.839),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483,P=0.486),且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预测模型一致性较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和一致性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