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遗传咨询
基因诊断
肾性尿崩症
迟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
中央核肌病
摘要:
研究背景: 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我国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及时有效地查找出生缺陷的病因,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缺陷儿出生,是我国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导致出生缺陷的病因包括环境因素、孕妇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其中,遗传性因素所致的出生缺陷占总出生缺陷致病因素的25%。目前,减少或避免遗传性出生缺陷的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禁止近亲结婚和对已发现的遗传病进行遗传学诊断、遗传咨询和优生指导。 遗传咨询是一个帮助人们理解并接受遗传因素对疾病的作用以及该作用对医学,心理和家庭方面的影响的程序。该程序包括:1.通过对家族史和现病史的解释来评估疾病的发生或再发风险率;2.进行有关疾病的遗传性质,实验室检测,治疗处理和预防的教育,并提供有关疾病的各种可以求助的渠道和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3.辅导促进知情选择和促进患者逐步认知和接受所患疾病及其再发风险。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正规的临床遗传咨询执业资格认证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遗传服务的现状,不论是在遗传病诊断水平上还是在遗传咨询质量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如何提高遗传病的诊断水平及遗传咨询的质量,以降低遗传病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以提高遗传病诊断水平和遗传咨询质量为目的,初步探讨我院临床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 研究方法: 借助我院的已有的临床遗传服务平台,以我院新发现的4种单基因病的诊断与遗传咨询为例,对我院遗传咨询的规范化程序进行初步探讨,并尝试草拟我院遗传病诊断与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建议稿)。 研究对象: 4种单基因遗传病。 病例1:以“四肢乏力28年”为主诉的28岁女性患者,要求遗传咨询和生育咨询。 病例2:以“生长发育迟缓伴智力低下7余年”为主诉的7余岁男孩,其父母欲再生育,要求遗传咨询。 病例3:以“发现身材矮小20余年”为主诉的29岁男性患者,已婚,欲生育。 病例4:以“夜盲10余年”为主诉的13岁女孩,其父母欲再生育,要求遗传咨询。 研究结果: 病例1:患者诊断为中央核肌病,由DNM2基因第8外显子c.1105C>T;pR369W杂合性错义突变所致。解释患者在妊娠期间可能有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甚至肺源性心功能衰竭的风险,而胎儿可能有宫内慢性缺氧和宫内发育迟缓的风险。为了降低和预防上述可能风险,我们积极地与外院心内科、呼吸科等多个学科进行对话和沟通,以加强各个学科间的交叉合作等,并提供各种可以求助的渠道和相关研究现状和进展。 病例2:患者“生长发育迟缓伴智力低下”的症状系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AVPR2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发现第2外显子c.506T>C;pL169P的半合子错义突变。向患者家属解释该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并解释夫妻若再生育其后代再发风险率,目前的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等。 病例3:患者诊断为X-连锁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为SEDL基因上一个包括第6外显子在内的大小为1,327bp的半合子缺失突变所致。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该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后代再发风险率,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等。 病例4:患者诊断为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小口氏病型),为SAG基因上第8外显子杂合性无义突变c.577C>T;pR193X及包括第2外显子在内的大小为3,224bp的杂合性缺失所致。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解释后代再发风险率,目前的治疗方法及预防的措施等。 2.基于对新发现的4种遗传病诊断和遗传咨询,尝试起草我院以提高遗传病的诊断率为目的的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建议稿)和我院以提高遗传咨询质量为目的的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建议稿)。 结论: 1.通过对4种不同遗传病的诊断与遗传咨询的临床实践,本人掌握了对新发现遗传病诊断和遗传咨询的能力,并在我院建立了这4种遗传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的平台,为我院开展这4种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的服务项目奠定前提基础。 2.发现了3个新的突变。其中,SAG基因缺失突变是世界上报道的第1例,其导致的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小口氏病型)也是中国报道的第1例。 3.在对女性患者的生育咨询中,强调综合评估疾病与妊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评估胎儿及患者围产期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有无预防方法及有效处理措施等;强调应与心血管科,呼吸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密切合作,相互配合。 4.起草了我院遗传病诊断和遗传咨询的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建议稿),有利于提高我院遗传病诊断水平和遗传咨询质量,并为我院正式的临床遗传咨询规范化程序的出台,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