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椎间盘
腺病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基因治疗
摘要:
下腰痛(1ow back pain,LBP)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资料表明:美国人一生中发生下腰疼的概率为60%~80%,在成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原因中,下腰痛位居第三位.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k degeneration,IVDD)为LBP的主要病因.现今临床上对于IVDD引起的LBP多先采用保守治疗,对于通过正规保守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是椎间盘切除或/和脊柱融合术,可经各种手术入路(前路、后路、侧方入路及联合手术入路)及使用多种方法(自体骨、异体骨移植术、各种Cage和多种内固定器械的应用)手术治疗.近年来,这两类手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使创伤越来越小且确实、有效地缓解了症状.但是,减压术后必然导致椎间关节结构、形态、功能异常和不稳定,融合术后亦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远期优良率在70%左右,疗效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减压和融合的治疗方法不能恢复和保持椎间关节的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不能减缓IVDD的进程.它们是一种IVDD发展到后期引起严重LBP的对证治疗方法.为了寻找一种IVDD的理想治疗方法,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椎间关节成形术.椎间关节成形术包括椎间盘置换术和椎间盘再生.椎间盘置换术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随访.采用导入生长因子基因和/或炎症因子拮抗剂基因逆转或延缓IVDD的椎间盘再生成为近年实验研究的热点.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hIGF-Ⅰ)是一种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Mr=7.6×10<\'3>,其结构与胰岛素同源,受生长激素调节.文献报道hIGF-Ⅰ生长因子在椎间盘中的作用有:①促进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合成,减慢aggrecan的降解,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②逆转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调亡.③促进合成Ⅱ型胶原蛋白.探讨hIGF-Ⅰ基因是否能逆转或延缓IVDD,该研究制作新西兰大白兔IVDD模型,构建携带hIGF-Ⅰ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hIGF-Ⅰ),体外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体内转染IVDD退变的椎间盘细胞进行hIGF-Ⅰ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