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大承气汤
炎症反应
分子机制
动物模型
中西医结合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危重病症,也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时最易出现的组织损伤。由于其疾病过程复杂,病死率高(达40%~50%),临床资料收集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ARDS发病的机制、病理生理改变、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动物模型存在诸多不足,如模型实验时间短,不利于长期观察,而且模型的稳定性也不尽如人意。目前的科研工作中还存在着“早期肺损伤模型”:即有肺脏损伤,但未达到ARDS的诊断标准。因此,稳定而符合诊断标准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仍然是ARDS研究的难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诱发严重感染及创伤时“细菌移位”所致ALI/ARDS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致病机理与肺的过度的炎症反应有关。
本研究第一部分试图通过比较经LPS“一次打击”与序贯“二次打击法”大鼠ALI/ARDS模型的异同,探索更为稳定可靠的顽固性低氧血症ARDS动物模型,为ARDS的防治研究提供坚实的实验及理论基础。
实验方法: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较大剂量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致伤大鼠,复制“一次打击”模型;LPS小剂量腹腔注射致伤大鼠后,再予中等剂量LPS气管滴入,建立“二次打击”模型。结合动脉血气分析、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评价三种ALI/ARDS动物模型。
结果:
①LPS静脉注射法可以引发不同程度的大鼠ALI;大鼠可发生代偿性过度通气。
②LPS气管滴入法可以引发大鼠ALI和一过性低氧血症,ARDS模型不能持久。
③LPS二次打击法可以引发大鼠更为持久的低氧血症和特异性肺损伤,是较为理想的ARDS的动物模型。结论:较大剂量LPS一次性致伤,类似临床严重感染导致单相速发型SIRS-ALI的发生过程,可建立ALI动物模型;LPS“二次打击”法,能够模拟大肠实热及感染后双相迟发型SIRS-ALI-ARDS病理过程,可以引发大鼠更为持久的低氧血症和特异性肺损伤,并能更好地反映LPS致伤后引发严重肺损伤的病理变化,是较为理想的ARDS的动物模型。其发病过程符合中医“阳明腑实喘满证”的病因病机。
第二部分大承气汤治疗大鼠内毒素性ARDS的药效学研究。
ARDS其病理改变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从而导致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多种西药制剂在尝试保护内毒素损伤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学者将注意力转向祖国传统医学。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ALI/ARDS的相关性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十分吻合。由于ALI/ARDS中释放的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如TNF-α,IL-1等)多数又同为内源性致热原,其发病机制、临床征候与客观指标符合中医“阳明腑实”和“实热证”的范畴,因此,用大承气汤(DD)治疗ALI/ARDS具有现代医学基础。本研究第二部分运用大承气汤治疗大鼠实验性ARDS模型,与西药地塞米松进行比较,评价大承气汤的治疗效果,探讨大承气汤治疗ARDS的应用价值。为中医药防治肺内外因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和呼吸道疫病(如SARS,禽流感等)研究提供更为有效的实验与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RDS模型组、大承气汤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二次打击”法建立大鼠ARDS动物模型,结合动物呼吸及整体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分等指标,评价大承气汤的药理作用。
结果:
①LPS二次打击建立的内毒素性ARDS模型与中医“阳明腑实喘满证”的病因病机十分一致,具有大承气汤治疗的理论基础。
②大承气汤可以改善ARDS模型肺通气功能,减轻肺损伤,调节酸碱平衡,在治疗ARDS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③大承气汤治疗内毒素性ARDS模型疗效与西药地塞米松大致相当。
结论:大承气汤在治疗内毒素性ARDS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疗效与西药地塞米松大致相当。用中医中药治疗呼吸道疫病可以充分发挥多靶点机制特色。
第三部分大承气汤调控ARDS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
随着失控的炎症反应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学说的提出,人们对ALI/ARDS认识转向对炎症发生、调控的认识,参与炎症的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则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ALI/ARDS的发病机制是一种肺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