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CD36
ERK信号通路
LPS
炎症因子
自噬
摘要:
目的:革兰阴性菌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其细胞壁结构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时游离出来发挥毒性作用。CD36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可介导细胞识别LPS等多种抗原,由于其特殊的跨膜结构,还具有介导信号通路和调节细胞功能等作用;CD36的泛素化能快速调节其在细胞膜上的含量并影响其自身功能,因此藉用CD36泛素化位点的突变可考察泛素化对其功能的影响。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也是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LPS能有效地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亦可诱导细胞自噬等反应参与抗感染免疫。CD36作为一种重要的PRR,在巨噬细胞中亦有丰富的表达,而对其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和炎症因子分泌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甚少;CD36泛素化对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和细胞功能有何影响尚待研究。野生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无CD36的天然表达,同时该细胞还具有高扩增和表达特点,因此本课题第一部分以LPS与稳定转染空质粒、野生型cd36基因和泛素化位点突变cd36基因的CHO细胞(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共作用,探讨CD36及其泛素化对LPS诱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和自噬的影响。第二部分首先利用si RNA和ERK抑制剂干预手段处理鼠源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建立LPS与不同条件预处理的巨噬细胞RAW264.7共作用为细胞模型,研究巨噬细胞中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为阐明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一、CD36及其泛素化对MAPK信号通路及自噬的影响***与CHO细胞共作用适宜浓度和时间的确定本实验分别以0、5、10、20、50、100、200、500、1000 ng/ml LPS与CHO/CD36WT细胞共作用相同时间后收集细胞;进而将100 ng/ml LPS与CHO/CD36 WT细胞分别共作用0、10、30、60、120、240 min后收集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上述所收集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以确定LPS与CHO细胞共作用适宜的浓度和时间。***36及其泛素化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MAPK家族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38是研究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蛋白激酶,其磷酸化水平高低决定了其活性程度。实验分别设置LPS与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细胞共作用的组份及相应的未加LPS作用的阴性对照组,共6组。根据上述实验确定的LPS工作条件,以100 ng/ml LPS作用细胞2 h后,WB检测ERK、JNK和p38磷酸化水平,即ERK、JNK和p38的活性。***36及其泛素化对LPS诱导自噬的影响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s C,PKC)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保守性,且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与其亚基上的C1位点结合直接影响其功能发挥;GFP-PKC-C1质粒表达的蛋白以弥散形式存在细胞中,与DAG结合后会以点状聚集物的形式存在,因此结合了DAG的GFP-PKC-C1表达蛋白形成的绿色点状聚集物可显示细胞中DAG的情况。将带有红色荧光的RFP-LC3质粒和带有绿色荧光的GFP-PKC-C1质粒共同导入CHO/Vector、CHO/CD36 WT和CHO/CD36 K/A细胞中,并设置LPS作用组和LPS未作用的阴性对照组,LPS与细胞共作用2 h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o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各组细胞中自噬体和DAG的共定位情况。二、巨噬细胞CD36对LPS诱导的自噬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与RAW264.7细胞共作用浓度和时间的确定以含有0、5、10、20、50、100、500、1000 ng/ml LPS的培养液作用RAW264.7细胞相同时间后收集细胞;再分别收集100 ng/ml LPS与RAW264.7细胞共作用0、0.5、1、2、4、8、16、24 h的细胞,WB检测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