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摘要:
【研究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尽管国内外围绕泌尿系结石预防及治疗,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但其患病率与复发率仍居高不下。目前,欧美国家泌尿系结石总体患病率为1%~20%,我国泌尿系结石患病率为1.5%~18%。近年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逐渐上升,5~10年复发率可高达50%。泌尿系结石可给患者带来疼痛、血尿、发热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因尿路梗阻可出现无功能肾等严重后果。针对不同的结石类型、位置及大小,泌尿系结石有不同的治疗方式。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大负荷、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手术方式相比,PCNL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然而,PCNL也会带来出血、感染、器官损伤及外渗等不可忽视的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感染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术后感染分为术后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等。SIRS是PCNL最常见的术后感染并发症之一,如能早期识别并对其进行干预,可有效阻止术后感染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若未能及时干预,SIRS可进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由于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对其他来源的脓毒血症(如脑部、皮肤、胆道等)进展快,重症率及致死率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也给手术医生带来心理负担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分析PCNL术后发生SIRS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有利于早期对术后感染进行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PCNL术后SIRS发生,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CNL术后发生SIRS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一期PCN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IRS,将所有患者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变量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CNL术后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预测PCNL术后发生SIRS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AUC面积对模型及单个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能进行检验、比较。【结果】1、共纳入1060例患者,SIRS组患者149例(14.1%),非SIRS组患者911例(85.9%)。其中SIRS组患者中22例(2.1%)进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4例(0.4%)进展为脓毒性休克,无死亡病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SIRS组患者比较,SIRS组患者女性比例更高(55.0%vs 40.0%,P=0.001),术前血白细胞升高患者比例更高(15.4%vs 9.2%,P=0.020),术前血红蛋白更低[128.0(111.5,143.5)g/L vs 137.0(122.0,150.0)g/L,P<0.001],术前尿白细胞计数更多[“-”:34.9%vs 69.2%;“+”:16.1%vs 11.5%;“++”:22.8%vs 10.0%;“+++”:20.1%vs 7.4%;“++++”:6.0%vs 2.0%,p<0.001],术前尿亚硝酸盐阳性率更高(47.7%vs 13.5%,P<0.001),术前尿培养阳性率(55.0%vs 15.3%,P<0.001)更高,穿刺通道数量更多[“1”:82.3%vs 90.8%;“2”:13.4%vs 7.2%;“3”:3.4%vs 1.5%;“4”:0.0%vs 0.3%;“5”:0.7%vs 0.1%,P=0.002],术后输血率更高(4.7%vs 0.7%,P<0.001),术后血红蛋白更低[114.0(97.5,131.5)g/L vs 126.0(111.0,138.0)g/L,P<0.001],结石负荷更大[4.0(3.0,5.5)cm vs 3.8(2.6,5.5)cm,P<0.001],结石培养阳性率更高(71.8%vs 25.5%,P<0.001),感染性结石患者比例更高(38.9%vs 19.5%,P<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白细胞升高(OR=1.792,95%CI=1.030~3.120,P=0.039)、术前尿培养阳性(OR=3.385,95%CI=2.196~5.216,P<0.001)、术后输血(OR=9.239,95%CI=2.639~32.348,P=0.001)、结石培养阳性(OR=3.907,95%CI=2.501~6.105,P<0.001)、感染性结石(OR=1.570,95%CI=1.036~2.380,P=0.034)是PCNL术后出现S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