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复杂肺段切除术
胸管引流
荟萃分析
摘要:
第一部分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肺部手术过后通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一般在胸腔引流液减少且漏气停止后可以拔除胸腔引流管,各种原因导致的胸管引流时间延长往往给患者带来长时间的痛苦和一些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的长短,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小于5天的为正常拔管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大于等于5天为延迟拔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情况,先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值<0.05的危险因素,然后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后延迟拔管(胸管引流时间大于等于5天)的发生率为28.7%(51/178),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BMI值(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不使用奈维、复杂肺段切除与术后延迟拔管相关。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患者 BMI 值(OR 0.790,95%CI:0.685-0.910,P=0.001)、复杂肺段切除术(OR 2.396,95%CI1.097-5.234,P=0.028)、术中不使用奈维(OR 3.165,95%CI1.484-6.749,P=0.003)、手术时间长(OR 1.009,95%CI:1.002-1.016,P=0.01)是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算出BMI值和手术时间的最优界值分别为20.47 kg/m2和162min。
结论:肺段切除术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术后胸管的管理是围术期管理和快速康复的重要部分,术后延迟拔管与多种因素相关:患者BMI值、手术时间长、术中不使用奈维及复杂肺段切除术。
第二部分 复杂肺段切除术与简单肺段切除术的对比研究:附荟萃分析
目的:复杂肺段切除术是指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段间交界面的肺段切除手术,其手术操作技术通常更为复杂。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我们证实了复杂肺段切除是肺段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分析复杂肺段与简单肺段在围术期的一些临床差异,并采用meta分析比较复杂肺段与简单肺段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长时间漏气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
方法:将患者通过手术中需要分离段间交界面的数量进行分组,复杂肺段切除术组定义为需要分离两个及两个以上段间交界面;简单肺段切除术组定义为术中仅需要分离一个段间交界面,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临床结果的差异。通过计算机在PubMed、Embase及知网等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5日。提取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长时间肺漏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数据。
结果:与简单肺段切除术的患者相比,复杂肺段组患者手术时间(198.21±57.54vs 172.57±55.95min,p=0.003)更长;胸管引流时间(4.58±2.49vs3.36±1.35 天,p<0.001)及住院时间(5.65±2.52vs4.81±1.73天,p=0.012)也更长,有统计学差异。两者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除肺漏气外,复杂肺段切除术后仅发现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脓胸,无统计学差异(p=0.545)。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复杂肺段切除术与简单肺段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更长(Z=3.12,p=0.002),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Z=0.24,p=0.81),术后发生肺长时间漏气风险更高(Z=2.73,p=0.006),术后住院时间更长(Z=2.95,p=0.003)。
结论:与简单肺段切除术相比,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持续性肺漏气发生率更高,但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且未增加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胸腔镜下复杂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但是技术上更复杂,术后肺漏气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