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引流管
胸腔镜
肺楔形切除术
倾向性得分匹配
摘要: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放置18F十字型引流管连接一次性负压装置与放置普通胸管连接水封瓶的多个临床指标,探究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放置18F十字型引流管连接一次性负压装置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因肺部结节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放置十字型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病例50例为改良组,术中放置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病例70例为对照组。为尽可能消除混杂因素,运用spss26.0软件中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进行组间配对,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基础病、吸烟史、手术部位、结节性质、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胸腔粘连情况、钉仓数量,一共12个因素作为匹配的协同变量,卡钳值设定为0.02,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配比度为1:1,计算出倾向性得分及倾向性得分权重,将倾向性得分最为接近或相同的病例匹配。验证匹配后两组共47对病例的混杂因素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倾向性得分匹配后两组间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运用spss26.0软件处理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结果:统计所有患者临床数据,改良组发现11(23.4%)例少量胸腔积液,对照组为10(21.3%)例少量胸腔积液,两组未发现术后出血情况。两组术后气胸分别为改良组3(6.4%)例,对照组6(12.8%)例,两组均未发生二次置管及非计划二次手术情况。两组皮下气肿情况为改良组9(19.1%),对照组5(10.6%)。改良组1例因气胸发生术后意外性再入院,对照组1例发生术后长时间漏气,13天后恢复。倾向评分匹配后,一共有47对病例匹配成功,分别为改良组47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匹配后,再次统计两组中所有匹配因素数据,得到所有匹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结果资料。对照组长时间漏气患者未能匹配成功。匹配后改良组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48h、72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24h疼痛评分(P=0.618)、皮下气肿(P=0.247)、气胸(P=0.483)、胸腔积液(P=0.804)、术后漏气(P=1.000)、术后血胸(P=1.000)、二次入院(P=0.47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中放置18F十字型引流管连接一次性负压装置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方便患者下床活动,减少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出院时间,同时不会加重术后气胸、术后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等术后并发症,避免水封瓶倾倒所致的气胸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引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