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术后疼痛评估
胸腔闭式引流管
呼吸锻炼
食管癌
切除术
胸腔闭式引流
术后肺部并发症
摘要: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 调查食管癌患者行左侧开胸食管癌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端吻合手术后一周(术后第0天至术后第6天)不同时间的急性疼痛强度及咳嗽、床上活动、深呼吸、下床步行、卧床休息等5种不同活动状态下疼痛强度,探讨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对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护士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疼痛,并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更合理地进行镇痛治疗。 研究方法: 应用访谈法调查60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行左侧开胸食管癌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端吻合手术后患者,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调查术后一周(第0天~第6天)不同时间的疼痛强度,以及在咳嗽、床上活动、深呼吸、下床步行、卧床休息等5种不同活动状态的疼痛强度,了解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及拔管前后一天的疼痛强度。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校正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SD-t检验、游程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食管切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强度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5种活动状态疼痛强度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不断下降。术后早期(第0~3天)5种活动状态疼痛强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第4~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不同活动状态疼痛强度评分比较 5种活动状态疼痛强度评分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咳嗽、床上活动、深呼吸、下床活动、卧床休息。术后第0~6天,同一时间内5种活动状态下疼痛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第1、2、3天只有深呼吸与床上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5、6天深呼吸与床上活动,卧床休息与下床步行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前后,患者疼痛强度比较情况 60例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疼痛评分3.65±2.15,拔管后5种活动状态时疼痛强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患者在不同的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内疼痛强度比较情况 患者平均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5.43±1.53(3~9)天,根据留置引流管时间分两组:术后第5天,≤5天和>5天;≤5天的患者5种活动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5天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六天,≤5天的患者拔管后卧床休息(P=0.022)和咳嗽(P=0.018)时疼痛强度下降更明显。 研究结论: 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目的,连续性全面评估术后不同活动时疼痛强度及如何尽早安全的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对促进有效管理疼痛极为必要。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呼吸锻炼方法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影响,评价康复效果,为制定最佳的呼吸锻炼方法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性研究,便利抽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癌术后患者90例,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干预Ⅰ组、干预Ⅱ组3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锻炼,干预Ⅰ组采用常规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干预Ⅱ组常规呼吸锻炼+吹气球锻炼。比较三组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性。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LSD-t检验和2检验。 研究结果: 1、三组术后6h、第0天、第1天、第2天等不同时间胸腔积液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对照组5.00±1.95天,干预Ⅰ组4.45±1.57天,干预Ⅱ组3.60±1.76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仅干预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Ⅱ组留置时间缩短1.40天。 3、三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对照组5.85±2.18天,干预Ⅰ组4.55±1.64天,干预Ⅱ组3.90±1.29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Ⅰ组、干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Ⅰ组与干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三组住院时间分别为:对照组13.05±1.76天,干预Ⅰ组12.60±1.54天,干预Ⅱ组11.05±1.73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仅干预Ⅱ组与对照组间、干预Ⅱ组与干预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Ⅱ组住院时间分别缩短2.00、1.55天。 5、三组术后肺炎、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