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凝血酶
引流量
红细胞
纤溶酶原
CRP
摘要: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凝血酶术中喷洒对于VATS术后患者胸腔引流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五科收入院且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40名肺癌患者作为待选病例,最终能纳入研究对象者需符合以下条件:1、肿瘤位置位于单个肺叶内,与其他肺叶以及壁层胸膜无明显关系。2、患者术前肺功能、心功能以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等血液检查无明显异常。3、头部CT、全身骨显像等显示无头部转移以及骨转移征象。4、患者术前行胸部CT无明显癌性胸水的表现。5、无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且无明显的下肢静脉曲张。6、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操作,手术切口按传统胸腔镜手术切口,即胸腔镜孔以及两侧操作孔,且关胸前于戳卡孔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7、取得患者以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将符合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于关胸前仔细观察手术创面以及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渗血或者活动性出血则行彻底止血。将胸腔内剩余积液彻底吸净,并用无菌纱布蘸干后,实验组病例于关胸之前将凝血酶冻干粉溶液(凝血酶冻干粉4000单位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均匀喷洒于手术创面、脏层胸膜以及壁层胸膜上,对照组则于关胸前喷洒10ml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后胸腔引流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年龄(61.35±3.573岁,62.65±3.884岁)、体重(58.65±4.44kg,57.00±3.97kg)、身高(165.15±4.283cm,163.85±4.308cm)、体表面积(1.725±0.066㎡,1.696±0.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男女比为12/8,实验组为13/7,无统计学差异(P=0.261)。对照组中左肺上叶癌7例,左肺下叶癌4例,右肺上叶癌7例,右肺下叶癌2例,实验组中左肺上叶癌8例,左肺下叶癌5例,右肺上叶癌6例,右肺下叶癌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3)。(见Table 1)2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无明显的皮疹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未出现肺炎,伤口感染,或者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3对照组与实验组带管天数的中位数分别为:5.5天、4.5天,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天、1天。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带管天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Table 2)4对照组术后引流液中红细胞数目:第一天(0.181±0.056*1011/L),第二天(0.132±0.053*1011/L),第三天(0.111±0.049*1011/L),实验组术后引流液中红细胞数目:第一天(0.124±0.066*1011/L),第二天(0.037±0.017*1011/L),第三天(0.007±0.006*1011/L),对照组与实验组引流液中的红细胞数均逐渐下降,同一时间点内,对照组较实验组的引流液中红细胞计数高(P<0.05)。在下降趋势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见Table 3)5对照组在术后前三天引流量方面,其计数分别为:第一天(404.50±68.09ml),第二天(310.50±53.65ml),第三天(200.50±44.071ml),实验组在术后前三天引流量方面,其计数分别为:第一天(349.00±35.67ml),第二天(283.00±34.27ml),第三天(100.00±22.24ml),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引流量均逐渐下降,同一时间点内,对照组较实验组的引流量多(P<0.05)。在下降趋势方面,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见Ta ble 4)6对照组在术后前三天静脉血中CRP计数分别为:第一天(89.60±19.30mg/L),第二天(127.60±22.16mg/L),第三天(117.7±8.64mg/L),实验组在术后前三天静脉血中CRP计数分别为:第一天(105.10±16.25mg/L),第二天(144.55±25.73mg/L),第三天(107.05±9.69mg/L),第一天以及第二天内,对照组静脉血中CRP计数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天的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Table 5)7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前三天内胸水中纤溶酶原的含量分别为:第一天(42.16±5.44ng/ml),第二天(51.10±6.02ng/ml),第三天(34.06±7.36ng/ml),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前三天内胸水中纤溶酶原的含量分别为:第一天(47.00±5.01ng/ml),第二天(60.40±3.12ng/ml),第三天(38.77±3.40ng/ml),同一时间组内,对照组胸水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