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生儿
心包积液
胸腔积液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UV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相关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超声表现及治疗。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发生UVC/PICC相关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总结并分析患儿临床特征、超声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行深静脉置管528例, 其中PICC 218例(41.3%), UVC 310例(58.7%), 发生心包积液/胸腔积液10例(1.9%), UVC 7例, PICC 3例, 均由床旁超声检查发现。10例患儿中, 男4例, 女6例;9例早产儿, 7例出生体重<1 500 g。发生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时均有管端异位, 其中6例管端位于右心房, 1例位于卵圆孔附近, 2例位于T2椎体附近, 1例位于T9椎体水平;输注液体的渗透压为917.0(807.5, 1 011.3)mOsm, 中长链脂肪乳2.0(0.8, 3.0)g/(kg·d), 液量120(80, 140)ml/(kg·d), 输液速度为5.0(3.3, 5.8)ml/(kg·h)。7例发生心包积液, 1例为PICC, 6例为UVC, 平均发生于置管后2.7 d, 均表现为心率改变、呼吸困难, 均拔除静脉导管, 4例行心包穿刺治疗;3例发生胸腔积液, 其中1例为UVC, 2例为PICC, 平均发生于置管后9.0 d, 均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确诊后拔除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后好转。10例均治愈, 其中8例正常出院, 2例超早产儿后期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易发生UVC/PICC相关的心包积液, 多发生于置管后3 d内, 置管1周后易发生胸腔积液, 主要原因为管端异位, 置管后应动态超声检查监测管端位置, 以便及时纠正管端异位, 降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