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型内漏
弹簧圈栓塞
人工血管置换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后Ⅱ型内漏弹簧圈栓塞瘤体增大患者的解剖或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响EVAR术后Ⅱ型内漏弹簧圈栓塞瘤体增大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弹簧圈栓塞瘤体增大患者的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表达特点,为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预防、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9年6月EVAR术后行弹簧圈栓塞的Ⅱ型内漏患者共47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弹簧圈栓塞瘤体的稳定情况分为稳定组(n=42)和增大组(n=5),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动脉瘤解剖特征、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响EVAR术后Ⅱ型内漏弹簧圈栓塞瘤体增大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将开放手术行人工血管置换的5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的瘤壁组织及其上下缘主动脉组织进行circRNAs测序,以|fold-change|>1.5且P<0.05为标准,筛选腹主动脉瘤扩张的瘤壁组织与其上下缘主动脉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circRNA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ircRNAs,DECs)。构建circRNA(circular RNA)-miRNA(microRNA)-mRNA(messenger RNA)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s)调控互作网络。圈定circRNA-miRNA-mRNA网络中的差异表达circRNAs,以及由circRNAs调控的差异表达mRNA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s,DEMs)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
结果:
(1)增大组患者的近端瘤颈长度小于稳定组,而近端瘤颈成角角度、瘤腔腰动脉数量及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开口直径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腔腰动脉数量(OR=1.693,95%CI:1.178-3.532)、IMA开口直径(OR=4.803,95%CI:1.250-40.164)是EVAR术后Ⅱ型内漏弹簧圈栓塞后瘤腔增大的危险因素(P<0.05)。
(3)ROC曲线分析显示,瘤腔腰动脉数量在预测EVAR术后Ⅱ型内漏弹簧圈栓塞后瘤腔增大上的AUC值较高为0.926(95%置信区间为0.833-1.000,P值为0.002),截断值为3.50,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881;IMA开口直径AUC值为0.740(95%置信区间为0.606-0.925,P值为0.045),截断值为2.75,灵敏度为0.980,特异度为0.405。
(4)腹主动脉瘤扩张的瘤壁组织及其上下缘主动脉组织之间共鉴定出32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DECs),DECs包含了216个上调和109个下调的circRNAs,其中10个circRNAs、14个miRNAs和10个mRNAs参与了ceRNA网络。GO、KEGG富集分析显示DECs的来源mRNAs主要涉及组蛋白mRNA分解过程(Biological Processes,BP)、中心粒卫星(Cellular Component,CC)、伴侣蛋白结合(Molecular Function,MF)以及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过程(KEGG),circZEB1/miR-6749-3p/KLF4轴在ceRNA网络中更为突出。
结论:
(1)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使用弹簧圈栓塞后出现的瘤体增大与近端瘤颈长度、近端瘤颈成角、瘤腔腰动脉数量和IMA开口直径等因素有关,其中瘤腔腰动脉数量和IMA开口直径是EVAR术后Ⅱ型内漏弹簧圈栓塞瘤体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2)腹主动脉瘤扩张的瘤壁组织及其上下缘主动脉组织之间存在32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s涉及了一系列的生物过程和通路,如组蛋白mRNA分解过程、中心粒卫星、伴侣蛋白结合以及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过程。
(3)circZEB1/miR-6749-3p/KLF4轴在ceRNA网络中具有显著性,为理解circRNAs在Ⅱ型内漏弹簧圈栓塞后瘤体增大的潜在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