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便秘
改良结肠传输试验
肛门直肠测压
肠道促分泌剂
治疗
摘要:
背景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CC)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具有多种临床症状和病理生理机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便秘类型的鉴别可指导治疗的选择。研究显示改良结肠传输试验(Colonic transit test,CTT)可用于对CC进行初步分型,但改良CTT与肛门直肠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基于改良CTT的便秘分型,肠道促分泌剂联合容积性泻药在各分型中的临床疗效也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
1.分析CC患者改良CTT分型与肛门直肠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探讨各分型患者的直肠肛门动力学特点,明确改良CTT在便秘分型中的价值。
2.分析肠道促分泌剂利那洛肽联合容积性泻药聚卡波非钙治疗对不同便秘分型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其对不同分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便秘多学科门诊连续收治的156例CC患者的临床资料。
2.相关资料收集:包括一般资料、评分资料和便秘相关检查资料。评分资料包括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便秘评分系统量表(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 scale,CS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和病人健康状况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便秘相关检查资料包括改良CTT、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ARM)和排粪造影结果。
3.根据72 h后改良CTT结果将CC患者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排便障碍型便秘(Defecatory disorder,DD)和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四组。比较各分型患者的一般资料、评分资料和肛门直肠检查结果,探索改良CTT 72 h钡剂传输部位与肛门直肠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
4.根据患者所接受药物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利那洛肽+聚卡波非钙)和对照组(聚卡波非钙),并依次在CC、STC、MC、DD和NTC患者中比较两种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
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C患者治疗疗效的因素。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156例CC患者,其中,STC 59例,MC 27例,DD 20例,NTC 50例。此外,治疗组79例,对照组77例。
2.依据便秘分型的四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一般资料,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便秘相关评分资料,四组间便秘评分系统量表(CSS)中大便次数、不完全排空感、腹痛和病程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TC组大便次数评分高于MC和NTC组,病程评分高于MC和DD组;DD组不完全排便感评分高于STC和NTC组;NTC组腹痛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此外,四组间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和躯体不适有统计学差异(P<0.05),STC组BSFS低于NTC组;NTC组躯体不适评分高于其他三组(P<0.05)。便秘相关检查结果,四组间肛门静息压、直肠肛管压力梯度(Rectoanal pressure gradient,RAPG)、肛管松弛率有显著差异(P<0.05),STC组肛门静息压高于DD和NTC组,RAPG低于DD和NTC组;DD组肛管松弛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患者的肛门直肠感觉和排粪造影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相关性分析显示改良CTT 72 h传输部位与病程、大便次数评分和肛门静息压呈负相关(r=-0.169,P=0.034;r=-0.204,P=0.010;r=-0.167,P=0.037);与腹痛评分、BSFS和RAPG呈正相关(r=0.295,P<0.001;r=0.197,P=0.013;r=0.216,P=0.007)。
4.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资料对比:(1)一般资料,CC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合并症、便秘分型和便秘治疗史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症状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C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排便困难、腹痛、大便次数、症状总积分和BS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