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危险因素
治疗
预后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38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案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NSL的认识,从而积极治疗和预防CNSL。
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CNSL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生物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得出CNS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1.临床特点:确诊为CNSL的患者共38例,男性32例(84.21%),女性6例(15.79%)。其中原发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患者有20例(52.63%),B-ALL 13例(34.21%),T-ALL 6例(15.79%),以及1例T/B-ALL(2.63%);原发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患者共17例(44.74%),B淋系/髓系混合型急性白血病1例(2.63%)。
2.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38例CNSL患者中,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中位数为55.95×10~9/L(0.35-319.77×10~9/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中位数为1609U/L(167->10750U/L)。38例CNSL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中可见白血病细胞。仅16例患者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5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
3.生物学特征:17例AML患者中有5例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有3例患者检测到CE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20例ALL患者中检测出TCF3-PBX1(E2A-PBX1)融合基因及ZNF384-EP300融合基因的各有1例,另有7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其中4例为P210阳性,3例为P190阳性。
4.临床表现:在38例CNSL的患者中,有21例(55.26%)无临床症状,余17例有临床表现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为头晕或者头痛,有15例(39.47%)。有恶心或者呕吐症状的7例(18.42%),四肢异常(包括四肢肌力减退或者感觉异常)6例(15.79%),面瘫5例(13.16%),视力模糊3例(7.89%),意识障碍1例(2.63%)。
5.治疗及预后分析:单纯腰穿鞘注3例,腰穿鞘注+放疗3例,腰穿鞘注+全身化疗+放疗1例,剩余31例患者均予以腰穿鞘注+全身化疗来治疗CNSL。在38例CNSL的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4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预后分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和未移植组患者2年OS率为100%:30.3%,P=0.015,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是有统计学差异的。
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高、LDH水平高、CR1(complete remission 1)未达到缓解、CNSL发生的次数多以及初诊CNSL都是患者OS(overall survival)的不良预后因素。
7.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LDH≥1000U/L(95%CI:1.364-25.33,P=0.017)、初诊时未并发CNSL(95%CI:0.011-0.398,P=0.003)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主要为头晕或者头痛、恶心或者呕吐、四肢异常、面瘫等,且影像学检查不具有特异性,所以确诊CNSL仍需在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
2.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0×10~9/L、LDH<1000U/L、CR1达到缓解、CNSL发生的次数少以及初诊时未合并CNSL都是OS良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急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和LDH≥1000U/L是CNS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患者的总体预后差,腰穿鞘注联合全身化疗或者放疗,并在完全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总生存期方面优于未行移植的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