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儿童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靶向二代测序
常规微生物检测
病原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摘要:
第一部分: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提高临床医生对SCAP的防范意识,实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目标。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入住邯郸市中心医院诊断为儿童SCAP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各116例,根据是否发生SCAP,将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筛选潜在高危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利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单因素分析结果:重症组男性69例(59.5%),轻症组男性51例(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重症组平均年龄(4.1±3.5)岁;轻症组平均年龄(4.2±3.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重症组中学龄前期(34.5%)发病率最高,轻症组中学龄期(37.1%)发病率最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重症组和轻症组中患儿均是秋季发病率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患儿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重症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轻症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临床特征单因素分析结果:重症组患儿精神差阳性率高于轻症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发热、咳嗽、喘息、啰音等症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室检查单因素分析结果:重症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ealeitonin,PCT)、D-二聚体均较轻症组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肺部实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儿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有意义的单因素指标如性别、精神差、白细胞计数、CRP、PCT、D-二聚体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精神差(P<0.001)、白细胞计数(P=0.002)、PCT(P<0.001)及D-二聚体(P<0.001)是导致儿童SCAP的独立危险因素。
5.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Logistic(Y)=1.260×精神差+0.103×白细胞计数+0.729×PCT+2.345×D-二聚体-2.699,AUC为0.852(95%CI:0.803-0.901)(P<0.001),约登指数为0.552,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79.3%。
结论:
1.精神差、白细胞计数、PCT、D-二聚体是发生儿童SC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回归方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对SCAP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靶向二代测序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在SCAP中病原体的临床诊断性能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SCAP患儿,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基础疾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部影像学结果,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Conventional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methods,CMTs)和tNGS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等临床资料。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敏感性、特异性、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来评估tNGS的诊断效能,绘制ROC曲线揭示tNGS与CMTs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互关系,使用威尔逊方法确定95%置信区间,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6例SCAP患儿,男性为59.5%(69/116),女性为40.5%(47/119);平均年龄为4.1±3.5(岁)。
***检出病原体阳性总计有109例,检测阳性率为94.0%,CMTs检出病原体阳性共61例,检测阳性率为52.6%,Kappa系数=0.133,提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