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Ⅰ群禽腺病毒
流行病学
黄鸡
致病性
遗传进化分析
摘要:
为了解我国黄鸡Ⅰ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的流行情况及其致病性,试验于2017—2022年采集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疑似FAdV感染黄鸡的肝脏、心包积液样本共300份,提取病毒DNA后采用PCR方法对Ⅰ群FAdV进行检测,并根据PCR检测结果分别统计不同品种黄鸡、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不同周龄黄鸡病料样本的Ⅰ群FAdV阳性率;利用鸡肝癌(LMH)细胞从Ⅰ群FAdV阳性病料中分离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最后选取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典型的分离毒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记录试验鸡的死亡情况和精神、食欲状态,14 d后剖检试验鸡,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并取试验鸡的肝脏,制作组织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300份病料样本中,有164份为Ⅰ群FAdV阳性,阳性率为54.67%;不同品种黄鸡中,黄羽肉鸡阳性率(85.96%)最高,然后依次为三黄鸡(41.33%)、麻黄鸡(37.21%)、黄油肉鸡(33.33%),矮脚黄鸡阳性率(22.86%)最低;不同地区中,华东地区阳性率(94.00%)最高,然后依次为华中地区(86.00%)、华北地区(58.00%)、东北地区(46.00%)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阳性率(22.00%)最低;不同月份中,1月份阳性率(76.67%)最高,然后依次为7月份(64.58%)、9月份(62.50%)、8月份(56.52%)、3月份(41.46%)、6月份(29.17%),12月份(27.27%)、10月份(18.18%)和11月份(18.18%)阳性率较低;随着周龄的增大,阳性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6周龄为感染高发期,阳性率(分别为64.41%、76.71%、60.38%)较高。共分离到26株Ⅰ群FAdV,分离毒株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结果均合格,病毒效价在1×10^(5.1)TCID_(50)/mL~1×10^(8.6)TCID_(50)/mL之间。经遗传进化分析可知,在26株Ⅰ群FAdV中,E种FAdV-8b有10株,E种FAdV-8a有9株,C种FAdV-4有1株,A种FAdV-1、D种FAdV-11、D种FAdV-2各有1株。另有3株属于C种,血清型未确定。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3株分离毒株(FAdV-4分离菌株HZ220538、FAdV-8a分离菌株SD220651和FAdV-8b分离菌株HZ2212149)24 h后,试验鸡均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杂乱。接种HZ220538的试验鸡168 h后死亡率为90%,剖检后肝脏呈浅褐色“花斑肝”、边缘坏死、质地变脆、表面有明显出血点;组织切片中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胞质可见圆形小泡,汇管区周围偶见肝细胞小灶性坏死,胞核碎裂或溶解,胞质嗜酸性增强,有少量血管淤血。接种SD220651和HZ2212149的试验鸡虽未发生死亡,但接种SD220651的试验鸡肝脏呈浅褐色、质地变脆、表面有散在出血点,接种HZ2212149的试验鸡肝脏呈深褐色,边缘坏死,二者组织切片中肝实质及汇管区周围均见淋巴细胞小灶性浸润。说明近年来Ⅰ群FAdV中FAdV-8b和FAdV-8a为我国黄鸡群主要流行血清型,但其分离毒株致病性较FAdV-4分离毒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