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中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数据,结合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4193例,年均发病率336.04/10万,无重症、死亡病例。2014年发病率最高(509/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69.20/10万),发病总体呈隔年高发特点,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4.597,P<0.001);全年均有报告,发病高峰5—7月;不同镇、街道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536,P<0.001)。男女比例1.45∶1,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22.67/10万和283.38/10万(χ^(2)=3305.453,P<0.001)。<3岁发病率最高,达57.01%(47995/84193);年龄组前3位:1岁≤年龄<2岁组占27.62%(23257/84193)、2岁≤年龄<3岁组占19.01%(16005/84193)、3岁≤年龄<4岁组占17.92%(15088/84193)。职业前3位:散居儿童65.85%(55442/84193)、托幼儿童28.24%(23778/84193)、学生4.69%(3952/84193)。2014—2023年有4.61%(3880/84193)病例填报病原学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占21.80%(846/3880)、柯萨奇病毒A16型占17.24%(669/3880),其他肠道病毒占60.95%(2365/3880),3类病原不同年度检出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414,P<0.001)。共报告暴发疫情6宗,相关病例125例,占所调查地区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数(33宗)的18.18%,全部发生在幼儿园。结论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发病总体呈隔年高发特点,有明显季节和人群分布特征,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和重点地区的病原学监测工作,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幼儿照顾者疾病防控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