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婴幼儿
流行病学
病原学
摘要: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乌鲁木齐市<5岁腹泻住院患儿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证,为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乌鲁木齐市哨点医院<5岁因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相关流行病学信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筛查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RVA)、诺如病毒(NV)、札如病毒(SaV)、星状病毒(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5种病毒的核酸。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RVA和NV进行G和P基因分型检测。结果4年共检测粪便标本1173份,检出阳性865份,总阳性率为73.7%,4年5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RVA(40.8%、54.4%、53.2%、53.9%),NV(20.4%、18.5%、22.6%、26.8%),EAdV(11.%、12.7%、8.6%、13.4%),AstV(2.8%、3.0%、0.5%、2.9%)和SaV(3.8%、4.9%、0.5%、2.6%)。其中单一病毒构成比分别为83.9%、75.5%、75.0%、76.8%,混合感染构成比分别为16.1%、24.5%、25.0%、23.2%。不同月龄段分布中,13~24月龄段检出率最高79.3%(371/468),37~59月龄段阳性率最低60.3%(73/119),不同月龄段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82,P<0.001)。男女性之间阳性率分别为72.9%(510/700)、75.1%(355/473),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000,P<0.001)。冬春季高发分别为86.0%(259/301)、82.4%(229/278)。4个不同季度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76,P<0.001)。农村患儿阳性率为74.5%(184/247),高于城市患儿73.5%(681/926),城市和农村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000,P<0.001)。RVA阳性病例中G9P[8]型处于优势地位82.1%(485/591),NV中GⅡ基因型为主94.9%(243/256)。结论RVA和NV是乌鲁木齐市<5岁腹泻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是RVA免疫接种的重点人群,根据优势病原和高发季节,对该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